【政大大學線上/記者陳曉玫、許瀞予報導】

 

台灣大學人類系學生扮成納美人。期望透過《阿凡達》電影連結,讓高中生了解人類學研究內容。攝影/陳曉玫
台灣大學和成功大學十三、十四日相繼舉辦系所博覽會,台大學生巧扮阿凡達,成大則首次以單車為主題,南北二校學生無不拿出看家本領,費盡巧思吸引人潮,要讓參與的高中生更了解學系內容和特色。

 

今年台大杜鵑花節社團博覽會及學系博覽會在十三日、十四日於台大體育館展出,雖然活動首日飄著毛毛細雨,還是不減學生熱情,二天累積下來的參展人數約有一萬人。

 

搭上電影《阿凡達》賣座熱潮,台大人類系學生將全身塗滿藍色顏料,裝扮成電影中的納美人,吸引全場目光。人類系學生賴奕諭表示,片中主角「傑克」在潘朵拉星球學習過納美人的生活,試著融入他們的生活圈,便像是在從事人類學研究,希望透過這個連結讓高中生更加了解人類學研究的內容。

 

原本死板的展場空間經過戲劇系學生的設計,搖身一變成為黑白相間的房間,學生更戴上面具佯裝成人偶模型一動也不動地坐在現場,不僅和背景融為一體,還散發出神秘的氣息。現場戲劇系學生更免費提供化妝服務。不管是刀傷、擦傷還是燒傷,都能逼真地呈現在皮膚上。

 

動物科學系販售純手工製作的香草鮮奶酪,連鮮奶都是從系上自己養的牛生產的新鮮牛乳。醫學系則模仿世界名畫《最後的晚餐》將系所看板佈置成大體解剖台,不但耶穌和十二使徒搖身一變穿上了白袍,連桌上的餅和酒也換成了腸子和大體。

 

不同於台北的陰雨,在台灣的另一端,成大不畏將近卅度高溫的豔陽,十三日也舉辦「單成旅行─成功大學院系博覽會」,全校四十個科系同場較勁。

 

單車是成大人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今年的博覽會就以「單車之路,成功之夢」為構想,現場提供廿輛腳踏車供民眾登記使用,希望帶給高中生一趟不一樣的成大之旅。

 

成大各科系也想出各種花招吸引高中生。都市計劃系學生拿出吉他即興演出,把系上特色融入歌詞;光電工程系學生則教導高中生如何操作電路板。

 

成大台灣文學系學生林思廷表示,「很多人都會以為台文系是不是要講台語」,透過這樣的活動才能向高中生近距離介紹系上課程內容。

 

各校院系博覽會不僅讓高中生有認識各科系特色的機會,也讓大學生展現無限創意。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台灣大學於三月十三日、十四日舉辦杜鵑花節活動,邀集各界蒞臨參訪,除了錦簇的
杜鵑花,學系博覽會及學生社團博覽會提供社會各界認識科系的機會。


    人類系學生今年結合當前最夯的電影「阿凡達」,讓人類學更親近生活。人類系副教
授林瑋嬪表示:人類學可以提供我們另一個視野來賞析《阿凡達》這部電影,同樣《阿凡
達》也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人類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影片中傑克的工作非常類似人類學者從
事的田野調查。



    為了配合《阿凡達》主題,特別將攤位佈置成神祕潘朵拉,還有機會見到活生生的納
美人,穿梭在藤蔓之中!


    人類學系還首次增加了認識人類學闖關遊戲,除了要和《阿凡達》中的納美人學習講
外語,還可以親自接觸到人骨,學習如何從各種痕跡特徵得到有利的重要訊息,又能拼湊
陶器碎片重建出過去的文化面貌。藉由親身體驗和嘗試,從遊戲中了解人類學四大分支-
文化人類學、考古學、體質人類學、語言學-和我們生活是多麼息息相關。



    攤位上另外設置介紹區,除了系上學生的口頭介紹,也陳列了人類學相關入門媒介。
許多大眾耳熟能詳的書籍影片,都隱含著人類學的想法,只要換個角度,一定能看到不一
樣的世界。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0-02-05 中國時報 【林瑋嬪】

     去看《阿凡達》之前,我收到一個學生傳來簡訊。他說:「老師,如果我們有機會
可以去潘朵拉星球做田野,應該很不錯!」看完電影後,我回他:「傑克不就已經在那裡
做田野了?」他恍然大悟說:「噢,對啊!」


     人類學可以提供我們另一個視野來賞析《阿凡達》這部電影,同樣《阿凡達》也可
以幫助我們瞭解人類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影片中傑克的工作非常類似人類學者從事的田野


     「田野調查」是人類學者用來瞭解異文化的研究方法,它透過與當地人生活在一起
來瞭解他們的文化。與納美人一同生活的傑克不但體現了這樣的研究方式,他與酋長第一
次接觸的對話即精確地表達人類學的概念。當酋長問他:「你來做什麼?」時,傑克回答
:「我來向你們學習」。換言之,傑克與納美人相處的出發點不是從教導對方英文、給他
們醫藥治病著手,而是如同人類學者一樣,從謙虛地學習他們的文化開始。


     那麼,要怎麼學習與瞭解納美人的文化呢?正如人類學家瞭解異文化一樣,傑克花
心思在語言學習上。他用心揣摩「I see you」的意義,記住每一個地方人物的特徵。他
也從生活中學習納美人日常生活的知識,他與女主角一起在叢林山谷奔跑,學習騎馬、打
獵、以及如何從高處一躍而下而不受損傷的方式。透過這個過程,他逐漸仰賴他的身體(
Avatar),而不是純粹由智識來瞭解他所在的世界。從而逐漸領悟到在納美的世界中,人
與植物、動物之間相互尊重並緊密的連結。並進入最後一個階段:尋找自己的「靈鳥」。


     尋找靈鳥是傑克的「成年禮」。靈鳥憩息在遙遠山谷,人必須攀越高山峻嶺才能到
訪。這整個過程正是驗收傑克種種學習成果的機會。傑克尋找靈鳥的過程也告訴我們在納
美世界中,主人與靈鳥的關係亦非建立在單向的「馴服」概念,而是在兩者建立盟約後的
心靈相通。只有在通過重重考驗、學習到納美人的知識、以及具有在當地生活的能力後,
傑克才能真正成為納美人的一份子。這時他為當地人所信任與接納,並在當地社會具有發
言權。


     而傑克定期地將他學習到的納美知識透過影像紀錄下來,如此也與人類學者必須每
天晚上趁記憶鮮明時撰寫田野筆記,記述當日的所見所聞類似。這些材料後來便成為人類
學專書-民族誌-的資料來源。如電影中出現的《納美人》一書(The Navi),人類學中
相當有名的一本民族誌就叫做「努爾人」(The Nuer)。


     然而我們或許會問,這樣的知識有什麼用?我們看到平時傑克(或人類學家)是兩
個不同文化間非常重要的溝通者。在重要的時刻,他們可以與當地人一起努力,幫助他們
反抗不平等的待遇。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甚至看到傑克如何阻擋一個生態的浩劫。


     我們可以說傑克是銀幕上的人類學家。因為他如同人類學者一樣,嘗試從當地人的
角度告訴我們異文化的可貴。透過他的親身經驗與傳遞,我們得以認識自己的盲點,反思
人類毫無節制之科學文明帶來的禍害。(作者為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動公告


** 98學年度 人類系 聖火湯 **


  人類系是個快樂的大家庭~歲末吃火鍋圍爐!一起吃湯圓過冬!

人類系給你滿滿的溫暖~台北寒冷的冬天還有人類陪你!

活動時間: 12/18 1800開始

活動地點: 人類系館313教室

活動對象: 人類學系全體人員

主辦單位:人類學系系學會活動部

報名方式:12/1~12/8人類系館一樓入口處



*梅迪奇效應-人類學的跨界應用 系列講座**

 

時間:12/11() 中午12:20~13:20

講者:企業教育訓練公司客服主任  沈怡璇

       演講內容:「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大學的第一堂課教授如是說。「那我到底來到大學幹嘛?」更慘的是,「我讀冷門到爆的人類學系!」或多或少我們都想過以上那件事,但以上擔憂的因果關係根本不存在?!

 

 


活動回顧
**人類系影展照片**


馬拉卡照酒


划大船

 

 

**系卡名次公告**

 

第一名:陳偉龍

第二名:歐陽尹婷

第三名:潘育文

人氣王加冕:李問

人氣王:鐘秀鎔  葉松瓚

 

**體育部公告**

 

台大盃男排11月傳捷報!

11/12 真正好人vs台大植昆(植微昆蟲聯隊)      好人勝     

11/15 真正好人vs物職風華(物治職治聯隊)          好人勝

獲得二連勝佳績!!

12/10星期四對工科海洋, 請大家踴躍到場為男排加油打氣!

 


福利部公告


**人文大樓**

 

9/15號後未有文院新動向,當日調節情況,因人文大樓建案預算限制5.4億,照目前空間需求量,光建立外型虛耗掉6億預算(按坪數計算),因此調節提出三項方案:

1.降低公設比 

2.刪減國際會議廳、大小教室、交誼廳等設施 

3.部分系所不遷入

以上節自校園空間工作坊,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上P2個版得知最新消息。版名:Stargazer

由以上方案可以得知,目前在預算限制之下,人文大樓興建完畢後,整體的使用空間仍很有可能不足。而在刪減學生空間和公共設施之後,人文大樓對於大學部學生是否沒有實質意義?此點需要學生們多加注意,並參與人文大樓決策過程。校空小組目前正在製作各院系所的教授訪談稿,討論校園整體空間規畫議題。

另一部分,採集教授們對於人文大樓的看法。由於在校園規劃會議上,學生們的發言多不被認同,藉由教授們的支持可以使學生參予會議時能有更大的發言空間。

 

 

**水源校區**


目前水源生治會規劃的最佳腳踏車路線,從水源宿舍至台大校內的腳踏車行車動線:南華高中巷子 等紅綠燈 汀洲路三段284 羅斯福路三段 等紅綠燈 台大正門口

詳細的文字說明以及水源宿舍腳踏車斜坡設置地點請點入http://tinyurl.com/yeqct3n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類傳奇 月刊  Dec  12月號  目錄

 

 ◎台大人類學系系學會 

 

點選文章標題即可閱讀

  

A  新聞摘選


大師辭世 結構主義大師 李維史陀百歲辭世

星研究:漢族基因南北有別 東西無差

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海上絲路特展開幕

考古中國─史前部落殉葬成風 遺骸直立長跪謝罪?

為培育人才成立研發中心 南藝大博館所擴大服務

濫用傳媒權力 削減文化能量



 B版  特別報導 


C版  系學會


活動公告:聖火湯

活動公告:梅迪奇效應-人類學的跨界應用 系列講座

活動回顧:人類系影展照片

活動回顧:系卡名次公告

福利部公告

體育部公告


D版  學術與藝文活動

 

十二月學術與藝文活動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人類系卡      *** 人聲海海 ***                       

 

還記得那個可愛女人,你錯失了機會對她 說:「我願意做你的男人。」

或是曾經有個Superman,讓妳想要告訴她:「你是我愛的人。」

愛情始於等待對的人,你心甘情願成為人質  

愛情止於戀人未滿的曖昧,看著他成為陌生人。 

沒有永不結束的雙人舞,只有曲終人散的孤寂。

人生海海,等你唱盡。

人類KTV,等你成為K歌情人

 

時間:11/27(五)18:30準時開唱(遇雨順延至12/4)

地點:人類系館前空地 

比賽、報名辦法:將想唱的歌前三名或是表演內容和姓名、聯絡方式,

                寄站內信到scarletiris或是b97105028@ntu.edu.tw

                或於11/2~11/6中午在系館一樓登記報名

 

 

活動心得分享

文化考古之旅平安歸來     ◎人類一 李品儀

 

懷抱著「人類學家的觀點和想像」,一種自認開學至今已習得的人類學精華,在遊覽車寬敞座位、悠揚卡拉ok聲陪伴下,來到彰化——曾經熟悉的他方。在未曾親身體驗的媽祖遶境裡,我敲醒了兒時害怕鞭炮聲和見到迎神賽會的記憶。就算是硬著頭皮走完全程,我確實也感謝有讓自己參與其中的機會,獲得更多台灣在地文化觀點的所見所聞。直到現在,娘傘、發財餅、沒吃到的粉圓冰,還能浮現腦海。科博館劇場裡愜意座椅,搭配龐然螢幕的影像呈現,很是驚心動魄,但絕非當晚身陷逢甲夜市人群裡的駭人--那是一雙眼所能看到、試著洞悉的台中微型社會吧!

隔日,惠來遺址的未來探討則又是一件體驗考古學交織著人類學政府和文史工作者的對話。之後,實地走訪清水、牛罵頭我很喜歡這種「腳踏實地」的感覺!一切就在那無緣見到夕照的傍晚情懷中,讓海龜湯和心情分享伴著整車子的人,回到台北。帶著從起點出發出外闖蕩後又折回原點重新出發的力量。經過考古文化之旅的洗禮,我想我得更「人類學」些。                          

 

近日活動照片錦集

文考之旅照片連結:http://anthro.pixnet.net/album/set/15547886

萬聖節派對照片連結:http://anthro.pixnet.net/album/set/15547950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穿越時空愛上遺址」~國定遺址大坌坑、十三行現地導覽活動

時間:98年11月 4日至11月 28日 每週三、六下午13:30~16:30

地點:十三行博物館集合搭車一同前往

 你知道遺址是什麼嗎?你知道遺址現在到底還有些什麼東西呢?你了解大坌坑人及十三行遺址嗎?當時的人是怎麼生活的呢?想要一窺究竟嗎?就讓我們帶領你進入時光隧道,親近史前當時活動的地方,探討當時的史前人的生業型態及生活方式,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愛上遺址」吧! 

※報名方式可以從十三行博物館網頁(http://www.sshm.tpc.gov.tw)下載報名表,利用傳真(02)2619-5578或電郵至af9782@tpc.gov.tw,或可至十三行博物館服務台領取報名表現場報名,每梯次40人,額滿為止。

 

臺北地區史前遺址珍寶-盧錫波先生收藏考古標本特展

時間:9811月 13日至99年1月 24日

地點: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此次特展特別與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合作,展出盧錫波先生收藏部份考古標本,這些考古標本是臺北地區遺址於新石器時代至鐵器時代的出土文物,透過展示呈現了史前人類利用自然資源的智慧和工藝技術,並讓民眾瞭解臺北地區史前人類的生活方式。

 

 

西施時代的美玉與青瓷無錫鴻山的大發現

南京考古出土相關演講--

時間:98年11月 19日(週四) 上午10:30-12:00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B1多媒體放映室

主講人:張敏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

報名方式:自由入場

聯絡人:展示服務處 張沛誼小姐 分機 2386

 

古早台灣勞動者特展

時間:98年7月9日至12月20日

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第三特展室

指導單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南縣中洲遺址出土了一具清代漢人遺骨,身上佈滿生前辛勤勞動的痕跡,推測脊椎多處患有關節炎,頸部尤其嚴重,顯示生前長期從事頭頸負重的工作。由於沒有進一步相關資料,無法得知他的真實身份,但可以確定,他是一位古早的勞動者,的遺骸不但顯示當時的社會狀況,更記錄著他辛勞的一生。       詳情請洽:http://www.nmns.edu.tw/ch/exhibit/2009/work/index.htm

 

潛進歷史  水下考古特展

時間:9810月 21日至 12月 13日

地點:台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第一特展室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手持一張當月發票,就可以免費進入十三行博物館,觀賞難得一見的「水下考古特展」。

這一項台灣首次的水下考古展,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水下考古的範疇,並且透過虛擬、互動的有趣展示手法讓民眾參與並體驗水下考古,展場內更將播放許多罕見的珍貴水下考古紀錄影片,讓民眾有機會一窺水下考古的奧妙。展場內同時向國人介紹水下考古人員如何在難以深入的海底尋找水下文化遺址的艱難過程,並以圖像及模擬情境呈現國內外著名的水下遺址,尤其難得的是現場還將展出台灣發掘出水的重要水下文化資產以饗國人。                        詳情請洽:http://www.divingintohistory.com.tw/?menu=01

 

稀世之珍──西北岡1001號大墓特展

主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西北岡1001號大墓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安陽殷墟十五次發掘中最重要的發現之一。該墓為一座帶有四個墓道的亞字形大墓,不僅規模宏偉,殉葬人數龐大,出土器物更為西北岡大墓之冠。從古至今雖歷經多次盜掘破壞,但透過科學的發掘方法,考古學家不僅重建大墓的結構與形制,同時,從數處的盜擾坑中發現許多製作精美器物,如大理石雕、木器、青銅器、白陶、玉器及骨器等等,讓我們依然可以一窺商代文明的發達面貌。出土器物當中的大理石立雕,如虎首人身跪坐雕像、材質晶潤通體刻以紋飾的石梟以及氣勢磅礡的對尾雙伏獸等更是膾炙人口,可以說是史語所的鎮所之寶。

http://www.ihp.sinica.edu.tw/~museum/tw/exhibition.php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人類遠祖是一家人 國家地理頻道揭密

2009/10/10蘇培瑜@ Now News

  全球有各類種族、語言甚至是宗教,但所有人的遠祖其實都來自人類搖籃─東非,只是那已是6萬年前的事,人類究竟經歷了何種共同旅程?我們的先祖在旅程中抵達何處?又是何時和社區中的陌生鄰居交會?這些謎底都透過科學實驗一一揭曉,國家地理頻道將回溯人類先祖的腳步,揭露我們其實「都是一家人」的秘密。

  在紐約市皇后區一場街頭市集,透過簡單的口腔黏膜樣本,基因地理計畫揭露人類DNA歷史,指出當今世人的遠祖,都是約6萬年前在非洲出現的一群人;他們很可能是在氣候變遷的壓力下,被迫走上不同路徑,前往全球各角落,而他們的後代現在都在同一個街區生活和工作,這樣的結果也讓參與計畫的社區居民大感意外。

  世上人種最多元的地區之一「紐約市皇后區」,220萬居民中有高達半數來自異鄉,存在當地的語言更超過150種,透過國家地理頻道《人類基因樹》節目,皇后區居民發現自己和社區鄰居的「深刻關係」,彼此間的差異則是微乎其微。

  我們的先祖到底從哪裡來?這中間究竟發生了甚麼事?為探討這神秘故事,基因學家兼國家地理駐會探險家史賓賽˙韋爾斯(Spencer Wells),特地率領基因地理小組,在皇后區收集居民的DNA,追溯人們的世系。結果發現,他們的先祖是率先離開非洲的人,後來成為美洲原住民、歐洲人和南亞人。

  這樣的轉變透過電腦動畫呈現在鏡頭前,回溯至數千年以前,先祖不畏艱辛長程遷移,接著時間又快轉到現代,了解每位居民的個人歷史,以及他們是如何來到生活忙碌的紐約市,住進同一個街區。至於為何要以「皇后區」來當成研究範本?韋爾斯表示,「這地方就像世界縮影,有來自全球各地的人走在這條街上。」

  研究從基因地理小組收集約2百位紐約客的樣本展開,描述他們對先祖的認識與期待,數週後公布測試結果,和人類大家族的成員共聚一堂。參與這次計畫的部分紐約客,將在節目中分享自己的個人經驗, 讓觀眾看見這群出身背景各異的人,其實都有親屬關係。我們是誰?我們來自何方?我們是如何抵達現在生活的地方?在這其中都有了解答。

  過去4年間,史賓賽˙韋爾斯和基因地理計畫國際小組,為了進行這個突破性的研究,已在世界各個角落收集和分析不同人類族群的DNA樣本。目前全球有超過35萬人參與,還要持續數年的基因地理計畫,以描繪出至今最詳盡的人類學圖像,指出人類的各項差異,並對人類基因史和遷移史提出新發現,讓我們更瞭解各人類族群的共通點和不同之處。《人類基因樹》將於本週六(10日)晚間9點在國家地理頻道首播。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一二世界末日?馬雅長老駁斥

2009/10/13 潘勛@ 中國時報

  中南美洲神秘的馬雅長曆法說,二○一二年是世界末日?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十二日報導,面對西方好事者的傳說,與一般民眾恐慌地疑問,馬雅長老皮克頓不堪其擾地回答說,沒這回事,屆時只是舊紀年結束,新紀年開始而已。

  西方世界歷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明世界末日將降臨於某某年代的說法,比如一九九九年、二○○○年,但最後證明都屬謠言,大家平安沒事。

  最近「新時代」(New Age)運動、流行占星學、網路末日派謠言又甚囂塵上,援引十六世紀法國猶太裔預言家諾斯特拉達姆斯(Nostradamus)及馬雅長曆法,說二○一二年便是世界末日,日子就在十二月廿一日。

  瓜地馬拉簎的馬雅長老皮克頓說,沒這回事,末日理論源自西方,馬雅人從沒這種想法。

  但二○一二年歇斯底里現象,倒是有些考古學上的根據。其中之一是一九六○年代,墨西哥南部蓋公路時挖出「第六石碑」,碑上鐫文提到馬雅文化裡與戰爭及創造相關的神祇「Bolon Yokte」,但石碑出土遺址大致已遭夷平,石碑有些部分被打劫者弄走,再加上年代久遠兼有條裂縫,碑文末尾已漫渙難辨。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考古學家柏諾表示,他相信蝕去不見的碑文訊息是:「祂將從天而降」。但柏諾也指出,許多馬雅文明遺址的碑文,都提到遠超過二○一二年以後的時間,其中之一甚至可換算到西元四七七二年。二○一二年十二月廿一日,只是第十三個「Baktun」的結束日。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屏東東隆宮造王船 技藝恐失傳

2009/10/15 郭芷萱@中央社

  今天屏東東隆宮設計組組長謝春成到鎮海公園海邊,查看燒王船的沙灘是否整頓好。65歲的謝春成望著海邊說,現在年輕人已經沒有人要學造船,以後造王船大概要請木工來釘。

  東隆宮3年1科迎王祭,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謝春成說,早期物資缺乏,社會普遍窮困,所以當時造的王船是以竹子架造,以紙糊船身;直到民國62年,大家比較有錢了,才開始建造真正的王船。

  謝春成表示,真正的王船其實就是古時候中國官員乘的官船,東隆宮王船是中國大陸福建及汕頭一帶的系統。剛開始時,王船沒有像現在這麼大,長、寬大約分別是38尺與5尺7,木造船後每1科的王船都會增大。

  謝春成說,上1科王船船身長已到45.6尺、中心點寬12.06尺、中心點船身深度5.8尺,造價新台幣600萬元。他衡量東港的街道,船已經不能再擴大,這1科的船就和上1科一樣,但因物價上漲,今年造價新台幣660萬元。

  從16歲開始學習造漁船,謝春成20多歲就加入東隆宮王船的建造,48歲擔任王船組 (設計組)的組長。早期造船師傅多達160人,但隨著木造漁船逐漸被淘汰,造船師傅也逐漸減少,現在只有100人,平均年齡60 歲,年輕人只有1、2人。

  由於造王船都是一群退休的老人,全力以赴造王船,謝春成說,從開斧到船造好約只需要70天的時間,比以前還要快。

  謝春成說,他已經把王船的設計圖都畫好,在他們這一代都凋零後,未來造王船,木工勉強可以釘船身,至於內部的造船技術,就看下一代如何處理了。

  從去年6月王船開始建造,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學院院長井迎瑞就帶著15位音像紀錄研究所的學生,紀錄王船的建造過程,祭典期間,每天有4位學生紀錄過程。

  井迎瑞表示,東隆宮迎王祭透過宗教儀式,保留了我國古代航海智慧與技術的祭典。中國古代的造船技術只有在這裡看得到,東隆宮的王船就是早期先民從唐山過台灣所乘的船。

  要確實保留這個台灣人的成長記憶、造船技術和傳統藝術,井迎瑞認為,政府、廟方和學界都需要努力。

  井迎瑞今天邀請南藝大巴西籍的人類學女副教授Joceny Pinheiro到東隆宮參觀王船法會。她說,以前從未看過類似的祭典,她非常有興趣,她很期待明天可以看到王船遶境和後天燒王船的祭儀。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海沉船逾500艘 水下考古值得發展

2009/10/20 翁翠萍@中央社

  依文獻所載沉船記錄的非正式統計,目前台灣海峽海域約有500多艘沉船。行政院文建會近年進行台海全面普查,已在部份海域探測到10幾艘沉船,水下考古將是值得發展的研究領域。

  已故潛水專家黃加進,約20年前發現澎湖將軍一號沉船文物,政府並在2005年修正發布文化資產保存法,只是受限於人才與技術,發展有限。「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透過尋求國際合作,讓台灣水下考古大幅進展,不會落在國際潮流之後。

  文資總處研究傳習組組長李麗芳說,澎湖馬公港因淤積要進行濬深,有人提報海底疑有古代沉船,依文資法須文建會調查真偽。因此文建會低調與法國主管水下考古的國家單位「馬賽水下考古中心」合作,並於2006年7月簽訂4年的合作備忘錄。

  李麗芳指出,這項跨國合作非常重要,只要台灣有任何水下考古的需要,法國都願意協助,台法雙方合作至今,已出版兩本專書。

  為了馬公港濬深,李麗芳說,文建會同時與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的臧振華教授、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合作。2007年3月在馬賽水下考古中心的7名專家協助下,進行港區水下考古探勘與研究,結果確認沒有傳說中的古沉船殘骸或碎片,濬深工程才得以繼續。

  李麗芳表示,這次台法合作水下考古探勘,對台灣水下考古是很好的發展歷程。2、3年來,文資總處與中研院及中山大學繼續合作,針對台海海域進行優先順序的普查,從澎湖海域到台南安平海域,都按部就班的去探測、瞭解,並將依探測結果進行發掘與保存。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主任何傳坤說,國外水下考古已經進行半世紀,大家比較知道的都與沉船有關。中國大陸近20年也開始做水下考古,但技術不夠成熟,發現20年的南海一號沉船,至今仍不敢發掘。

  何傳坤說,台海兩岸從元朝就已有船隻往來,由於天災、人禍,台灣海域沉船非正式統計有500多艘,留下了珍貴的水下文化資產。至於如何探測,就需要水下考古學。現在主要由擁有貴重儀器的中山大學普查探測5個敏感區域,並在2個區域感應到10幾艘沉船。

  李麗芳表示,從台南安平附近海域遠到澎湖群島,由於鄭成功來台經此水路,推測會有水下文化資產。但因民間打撈盜取古物者仍多,政府要加緊水下考古腳步,也要宣導水下考古不是為挖寶,是為學術研究與歷史文物保存。

  文資總處籌備處主任王壽來說,台灣是海洋國家,400年來與中國水上往來很多,沉船也很多,所以要加強水下考古。過去受技術、人才限制,因此將積極推動海域普查、人才培育、研究水下考古技術與出水文物修復保存技術,以及國際合作、水下考古觀念推廣等工作。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家:山東日照是中國太陽文化起源地

2009/10/25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5日電)中國大陸考古專家對山東日照的堯王城遺址進行研究後指出,日照是中國遠古太陽文化起源地,也是世界5大太陽崇拜起源地之一,堯王城古國是一個崇拜太陽的古國。

  新華社報導,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王震中,山東大學東方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欒豐實、副主任方輝,堯王文化研究會會長王承海,美國芝加哥自然歷史博物館人類學部主任文德安等40多位專家,近日在日照舉行的「聚落與環境考古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日照堯王城文化論壇」上,就堯王城的考古研究提出上述看法。

  40多位專家一致認為,堯王城遺址出土的城址、圖象文字和青銅冶煉的銅渣,是山東地區最先步入文明社會的標誌。堯王城遺址一帶有都城、邑城等大量分散的聚落,是一個強大的崇拜太陽神的文明古國。

  而日照市是中國遠古太陽文化起源地,是世界5大太陽崇拜起源地之一。「山海經」和「尚書.堯典」中記載的中國遠古先民(羲和)祭祀太陽神的湯谷,就在日照地區。

  堯王城遺址是山東最早的都城之一。堯王城是山東龍山時期最大的都城,屬特大或超大型都城,陶片分布面積約360多萬平方公尺,距今4000多年。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類傳奇 月刊  Nov  11月號  目錄

 ◎台大人類學系系學會
點選文章標題即可閱讀

  

A  新聞摘選

   

專家:山東日照是中國太陽文化起源地
台海沉船逾500艘 水下考古值得發展
屏東東隆宮造王船技藝恐失傳
二○一二世界末日?馬雅長老駁斥
人類遠祖是一家人 國家地理頻道揭密

 

B版  特別報導

人物特寫——專訪林開世老師   ◎許翠庭(人類一)、李問(人類三)

 C版  系學會 

文化考古之旅心得  ◎李品儀(人類一)

 
D版  學術與藝文活動

十一月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類傳奇 月刊  Jun  6月號  目錄

◎台大人類學系系學會
點選文章標題即可閱讀

 

A  新聞摘選                                                                          
印度賤民女性 將出任國會下院議長】   

                                        

B
版  特別報導
【別有洞天─洞洞館,再見】 ◎范姜曉涵

                                                                                                                                                             
C版  系學會

【人類學系 田野圖像獎】


D版  學術與藝文活動
  6月份】


 

 作:學術部    謝以萱 李問 賴萱珮 李文馨 范姜曉涵 周焦郁寧 黃淥 鄭思恆 盧惟揚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賤民女性 將出任國會下院議長
2009/5/31 郭傳信 @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31日專電)印度繼出現女性總理和女性總統之後,現在又創下獨立以來的首例,將由一位社會最底層賤民階級出身的女性梅拉.庫瑪(MeiraKumar)出任新國會下院議長。

  1945年出生的梅拉.庫瑪,同時也是日前才宣誓就職的國大黨執政聯盟新政府主管水力資源事務部長。在此之前,已婚並育有一子二女的庫瑪,也是上一任國大黨政府的社會正義事務(SocialJustice)部長。她同時也是國大黨資深領袖之一。

  印度下院議長通常是由席位最多的政黨推選出任。在5月中旬選出的下院543席中,國大黨領導的多黨執政聯盟擁有332席,因此一般預期在6月3日國會下院選舉議長時,庫瑪篤定當選。庫瑪出任下院議長後,必須辭去新任的水力資源事務部長職位。

  庫瑪出任印度第15屆國會下院(又稱人民院)議長,可視為是印度的另一個民主里程碑。據國會消息人士表示,由庫瑪出任下院議長的決定,是出自國大黨主席桑妮雅.甘地(SoniaGandhi)女士。桑妮雅強調,國大黨應落實保障女性立法地位的承諾。



     庫瑪出任下院議長的最大意義,不但在於庫瑪是首位女性議長,也是出身印度社會階級最底層的女性賤民。在此之前,1998年,當時的執政黨印度人民黨(現任最大反對黨)也曾經推選出身賤民階層的巴拉約吉(G.M.C.Balayogi)出任下院議長。



     庫瑪雖出身印度東部比哈省(Bihar)賤民階層,但她的父親巴布.賈戈吉萬.芮姆(BabuJagjivanRam)卻是印度獨立戰爭英雄,曾出任副總理、國防部長等重要職位,並且是印度著名的賤民領袖。

 

庫瑪大學法律系畢業,擁有英國文學碩士學位,1973年進入外交部工作,曾出使西班牙、英國等國家,1985年轉入政治,至今已獲選5任國會下院議員。2004年進入總理曼莫漢內閣至今。她的丈夫曼朱.庫瑪(ManjulKumar)目前是最高法院律師。



     國會人士表示,予人溫柔婉約形象的庫瑪,憑顯赫的外交和政治資歷,包括成功出任5屆下院議員,在中央直轄區德里、印度最貧窮的一省比哈省以及人口最多的北方省,都有豐富的從政經驗,對政治舞台的風暴並不陌生,相信在國大黨執政聯盟擁有多數席位的優勢下,她可以有效掌控國會下院的運作。



     印度現任女總統帕蒂芭.巴蒂爾(PratibhaPatil)在2007年獲國大黨推選出任印度首任女總統時,也是出自桑妮雅獨排眾議並全力護航的決定,認為當年已73歲的巴蒂爾出任總統,可以彰顯印度尊重女性地位的形象。



     桑妮雅的婆婆英蒂拉.甘地(IndiraGandhi),1966至1977年、1980至1984年兩度出任總理,也是印度史上首任女性總理。英迪拉.甘地於1984年遇刺身亡後,國大黨在大選中再次獲勝,她的長子同時也是桑妮雅的夫婿拉吉夫.甘地(RajivGandhi)出任總理。1991年,拉吉夫.甘地也遇害身亡,桑妮雅於1998年出任國大黨主席至今。

                                                                                                                                                                             資料來源:http://0rz.tw/7dkhZ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