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沉船逾500艘 水下考古值得發展

2009/10/20 翁翠萍@中央社

  依文獻所載沉船記錄的非正式統計,目前台灣海峽海域約有500多艘沉船。行政院文建會近年進行台海全面普查,已在部份海域探測到10幾艘沉船,水下考古將是值得發展的研究領域。

  已故潛水專家黃加進,約20年前發現澎湖將軍一號沉船文物,政府並在2005年修正發布文化資產保存法,只是受限於人才與技術,發展有限。「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透過尋求國際合作,讓台灣水下考古大幅進展,不會落在國際潮流之後。

  文資總處研究傳習組組長李麗芳說,澎湖馬公港因淤積要進行濬深,有人提報海底疑有古代沉船,依文資法須文建會調查真偽。因此文建會低調與法國主管水下考古的國家單位「馬賽水下考古中心」合作,並於2006年7月簽訂4年的合作備忘錄。

  李麗芳指出,這項跨國合作非常重要,只要台灣有任何水下考古的需要,法國都願意協助,台法雙方合作至今,已出版兩本專書。

  為了馬公港濬深,李麗芳說,文建會同時與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的臧振華教授、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合作。2007年3月在馬賽水下考古中心的7名專家協助下,進行港區水下考古探勘與研究,結果確認沒有傳說中的古沉船殘骸或碎片,濬深工程才得以繼續。

  李麗芳表示,這次台法合作水下考古探勘,對台灣水下考古是很好的發展歷程。2、3年來,文資總處與中研院及中山大學繼續合作,針對台海海域進行優先順序的普查,從澎湖海域到台南安平海域,都按部就班的去探測、瞭解,並將依探測結果進行發掘與保存。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主任何傳坤說,國外水下考古已經進行半世紀,大家比較知道的都與沉船有關。中國大陸近20年也開始做水下考古,但技術不夠成熟,發現20年的南海一號沉船,至今仍不敢發掘。

  何傳坤說,台海兩岸從元朝就已有船隻往來,由於天災、人禍,台灣海域沉船非正式統計有500多艘,留下了珍貴的水下文化資產。至於如何探測,就需要水下考古學。現在主要由擁有貴重儀器的中山大學普查探測5個敏感區域,並在2個區域感應到10幾艘沉船。

  李麗芳表示,從台南安平附近海域遠到澎湖群島,由於鄭成功來台經此水路,推測會有水下文化資產。但因民間打撈盜取古物者仍多,政府要加緊水下考古腳步,也要宣導水下考古不是為挖寶,是為學術研究與歷史文物保存。

  文資總處籌備處主任王壽來說,台灣是海洋國家,400年來與中國水上往來很多,沉船也很多,所以要加強水下考古。過去受技術、人才限制,因此將積極推動海域普查、人才培育、研究水下考古技術與出水文物修復保存技術,以及國際合作、水下考古觀念推廣等工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