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東隆宮造王船 技藝恐失傳

2009/10/15 郭芷萱@中央社

  今天屏東東隆宮設計組組長謝春成到鎮海公園海邊,查看燒王船的沙灘是否整頓好。65歲的謝春成望著海邊說,現在年輕人已經沒有人要學造船,以後造王船大概要請木工來釘。

  東隆宮3年1科迎王祭,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謝春成說,早期物資缺乏,社會普遍窮困,所以當時造的王船是以竹子架造,以紙糊船身;直到民國62年,大家比較有錢了,才開始建造真正的王船。

  謝春成表示,真正的王船其實就是古時候中國官員乘的官船,東隆宮王船是中國大陸福建及汕頭一帶的系統。剛開始時,王船沒有像現在這麼大,長、寬大約分別是38尺與5尺7,木造船後每1科的王船都會增大。

  謝春成說,上1科王船船身長已到45.6尺、中心點寬12.06尺、中心點船身深度5.8尺,造價新台幣600萬元。他衡量東港的街道,船已經不能再擴大,這1科的船就和上1科一樣,但因物價上漲,今年造價新台幣660萬元。

  從16歲開始學習造漁船,謝春成20多歲就加入東隆宮王船的建造,48歲擔任王船組 (設計組)的組長。早期造船師傅多達160人,但隨著木造漁船逐漸被淘汰,造船師傅也逐漸減少,現在只有100人,平均年齡60 歲,年輕人只有1、2人。

  由於造王船都是一群退休的老人,全力以赴造王船,謝春成說,從開斧到船造好約只需要70天的時間,比以前還要快。

  謝春成說,他已經把王船的設計圖都畫好,在他們這一代都凋零後,未來造王船,木工勉強可以釘船身,至於內部的造船技術,就看下一代如何處理了。

  從去年6月王船開始建造,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學院院長井迎瑞就帶著15位音像紀錄研究所的學生,紀錄王船的建造過程,祭典期間,每天有4位學生紀錄過程。

  井迎瑞表示,東隆宮迎王祭透過宗教儀式,保留了我國古代航海智慧與技術的祭典。中國古代的造船技術只有在這裡看得到,東隆宮的王船就是早期先民從唐山過台灣所乘的船。

  要確實保留這個台灣人的成長記憶、造船技術和傳統藝術,井迎瑞認為,政府、廟方和學界都需要努力。

  井迎瑞今天邀請南藝大巴西籍的人類學女副教授Joceny Pinheiro到東隆宮參觀王船法會。她說,以前從未看過類似的祭典,她非常有興趣,她很期待明天可以看到王船遶境和後天燒王船的祭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