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
『探討澳洲原住民藝術的六個面向--身分定位、正統性與「藝術」層面』
“Six phases of Aboriginal Art - identity, authenticity and ‘Art’ ” Seminar
主辦: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台北當代藝術館
時間:2009年5月5日 18:30-20:00 PM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台北市長安西路39號)
主講:瓊 .孟丹先生 (Djon Mundine) 澳洲資深原住民當代藝術策展人
﹝主講人以英語進行‧提供現場翻譯﹞
(此為免費講座,有意參加者請於 5月1日〈星期五〉中午12:00PM 前,
以傳真(02-2559-3874)或Email回覆。
聯絡人:台北當代藝術館 官妍廷
Tel: 02-25523721 ext. 122
Email:kuanyenting@mocataipei.org.tw
以上內容來自 <http://homepage.ntu.edu.tw/~anthro/news.htm>
What is Religion? From Private Belief to Public Practice (英文演講)
時間:5月14日 (週四), 12:00–14:00
地點:中研院 人文館南棟社會所802會議室
講者:Professor Richard Madsen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近代中國民族史研究中的史料考據與闡釋
時間:2009年05月11日 (一)上午10:00
地點:綜合院館270103教室
演講者:張廣達 教授
(中研院院士、大陸旅法歷史學者)
以上內容來自 <http://www.ethnos.nccu.edu.tw/data/980428speech.htm>
兩岸少數民族文化與創意研討會
時間:2009年5月21日上午9:00-下午5:00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行政大樓七樓第二、第五會議室
(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跨文化研究中心
報名:於98年4月20日-5月15日期間,上政治大學聯合報名系統報名
聯絡人:張文思 02-29393091轉50551 傳真:02-29397587
電子郵件:ethnos@nccu.edu.tw 網址:http://www.ethnos.nccu.edu.tw
研討會議程
時間 |
議程 |
時間 |
第一會場 行政大樓7樓第五會議室 |
第二會場 行政大樓7樓第二會議室 |
09:00-09:30 |
報到及領取資料 |
|
|
|
09:30-10:00 |
開幕式以及合影 |
|
|
|
10:00 11:35 |
主持人 |
10:00-10:05 |
傅琪貽 |
趙竹成 |
|
發表人 |
10:05-10:25 |
(昂.德威宏韜)高澤強 〈黎族傳統文化與春天的相會-試論黎族傳統文化的歷史貢獻與新的發展機遇〉 |
王嵩山 〈博物館、展演與族群經濟: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產業初探〉 |
|
發表人 |
10:25-10:45 |
瓦歷斯 拉拜 〈阿里山鄒族哈莫瓦那創意部落的永續性〉 |
張駿逸 〈少數民族文化商品化展示的探討-以政大民族博物館「八十二週年校慶特展」為例〉 |
|
發表人 |
10:45-11:05 |
楊少波 〈弘揚侗族合諧文化構建合諧型新農村〉 |
Kuli kilang劉少君 〈旅遊商品的文化價值〉 |
|
評論人 |
11:05-11:25 |
謝 劍 |
童春發 |
|
提問/回應 |
11:25-11:35 |
|
|
11:35-13:00 |
午餐 |
|
|
|
13:00 14:35 |
主持人 |
13:00-13:05 |
林修澈 |
詹素娟 |
|
發表人 |
13:05-13:25 |
李國龍 〈從芷江侗民對媽祖的信崇看媽祖文化對侗族文化的融合〉 |
石佳能 〈侗族聖地-三省坡侗族原生態文化的保護與開發〉 |
|
發表人 |
13:25-13:45 |
傅琪貽 〈台灣原住民「祖靈」觀的變遷與課題〉 |
林良斌 〈以薩文化為核心,以「聖山」三省坡為中心,打造侗族文化聖地〉 |
|
發表人 |
13:45-14:05 |
秦林榮 〈三省坡侗族「六月六」歌會的調查與思考〉 |
陳琳琳 〈建築與生活-芋頭侗寨文化探討〉 |
|
評論人 |
14:05-14:25 |
陳文玲 |
張駿逸 |
|
提問/回應 |
14:25-14:35 |
|
|
14:35-15:00 |
休息/茶敘 |
|
|
|
15:00 16:35 |
主持人 |
15:00-15:05 |
林佳瑩 |
請移駕第一會場 |
|
發表人 |
15:05-15:25 |
王雅萍 〈原住民陶瓷藝品的創意行銷:苗栗力馬生活工房的案例〉 |
|
|
發表人 |
15:25-15:45 |
謝亞傑 〈回歸原點-台灣原住民口述文化匯入彩墨藝術之創新表現〉 |
|
|
發表人 |
15:45-16:05 |
鍾涵瀞 〈唐卡藝術向當代藝術過渡可能性探討〉 |
|
|
評論人 |
16:05-16:25 |
瓦歷斯 拉拜 |
|
|
提問/回應 |
16:25-16:35 |
|
|
16:35-17:00 |
閉幕式 |
|
|
|
以上內容來自 <file:///C:\Users\wendy\Desktop\980521研討會宣傳.doc>
From Traditional Housewives to Determining Working Women: Life Course Transformation of Vietnamese Immigrant Spouses in Taiwan
主講:王宏仁 老師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時間:2009年5月8日(五)下午2:00-4:00
地點:人類學系館206室
以上內容來自 <http://homepage.ntu.edu.tw/~anthro/news.htm>
藝術
石在有意思---臺灣史前石器故事特展
展期:2008/11/12 ~ 2009/06/30
地點:第一特展室
石頭是環境中隨手可得的天然物質,當人們以手工將石頭製作成石刀,是從猿轉變到人的關鍵,並代表人類進入第一個文明時期──石器時代。
本展覽根據對遺址、遺物的和前人的研究,重溯沒有文字的史前人類生活,呈現臺灣的史前遺址出土的石器文物、生業型態、製造技術及物質文化流通與交換的脈絡,增深臺灣文化資產的積累。
以上內容來自 <http://www.sshm.tpc.gov.tw/common/html/sshm/show/show01.jsp?cid=91&type=1>
跨越與連接--台灣與南島文化攝影展
時間:98年4月25日~6月23日
地點: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八角樓特展館
<http://www.tacp.gov.tw/home02.aspx?ID=$1004&IDK=2&EXEC=D&DATA=520>
由文建會與教育部指導,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的「跨越與連結臺灣與南島文化-國際攝影巡迴展覽」將自4月25日起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八角樓特展館(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展期至98年6月23日止,特展主題以南島共通的語言-MATA(眼)、LIMA(手)、MANA(神靈)來做三大展示主題的啟發,希望透過這個特展,讓臺灣原住民的文化可以傳播到世界各地,讓世界各地喜好研究南島文化的人,瞭解南島的原鄉在臺灣。
史前館冀希在此次巡展中,提供一個原住民文化交流的場所,並且對文/紋面在傳統與現代社會的意義,進行多方的討論,特於4月25及26日兩日下午2點至5點,邀請相關文史、教育工作者進行原住民傳統圖騰的意義呈現與文化生命的延續討論。
本展覽的攝影作品來自於Danee Hazama(丹尼)先生,他是知名的攝影家,曾為世界地理雜誌及許多博物館(特別是大溪地博物館)策劃拍攝專題影展節目,內容包含了南太平洋區域的南島民族文化到史前歷史遺址。藉由他獨特的拍攝技巧,溝通起臺灣與南島世界的關聯,尋找相似性,也表現其差別的獨特性。而展覽中的24件文物,均為岩佐嘉親(Mr.Iwasa Yoshichika)先生收藏,並於2008年全數捐贈給史前館。岩佐嘉親先生是知名的南太平洋地區民族學與考古學的蒐藏家,經過50次以上太平洋地區的現場調查,並且在各地蒐集了豐富的民族學與考古學的相關資料。
近年來,南太平洋文化透過語言學與考古學的研究,提出了臺灣原住民與南島民族血緣上的相似性。而臺灣-南島民族的原鄉,也成為學者對於南島民族來自何處的一個新的證據。臺灣的原住民族群分佈遼闊,各族群間的容貌與玻里尼西亞區的原住民,有著神似的輪廓。Danee先生對臺灣原住民的觸發就在於此,在遍訪臺灣各部落中,他以第三人的角色去看,因此展示主軸,企圖以南島共通的語言-MATA(眼)、LIMA(手)、MANA(神靈)來做三大展示主題的啟發。
MATA的原義是眼睛,它延伸的意思是「中心點」。MATA是南太平洋地區最為共通的詞彙。太平洋沿岸,例如臺灣、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峇里島和玻里尼西亞的原住民,有關MATA的發音都很相似。根據澳洲大學Peter Bellwood博士的說法,南島語族人民經由7個階段的擴展,從臺灣移居到太平洋地區。因此可見臺灣位居南島原鄉的重要意義。透過Danee的視界所觀,探索與深入瞭解臺灣原住民與玻里尼西亞族群之間的關聯性。
在南島語族的語言中,LIMA或RIMA代表「手」,它也意味「5」。這個詞彙在多數南島語族語言中仍維持使用。Danee Hazama先生在田野研究中發現這個詞彙很適合來說明臺灣原住民族的日常生活,例如通過純熟的手藝來創造藝術、製作工藝、工作於田間、跳舞、烹調與狩獵等。
MANA是非人的力量,存在於人類、動物和無生物當中,其於各種不同脈絡下,會有不同的意涵。在許多海洋民族中,MANA是個共同的概念,包括美拉尼西亞人、玻里尼西亞人和密克羅尼西亞人。MANA是來自於超自然起源的精神力量─存在於宇宙間之非人神聖力量。亦可被認為是靈魂的來源、心智力量或本能。
本次的展覽將帶領大家以眼所見我們看到了南島居民原真善良的面容,以及大自然所賦予這塊土地的純淨與豐美的食物,在樂天知命與敬天畏地的洗禮中,南島居民日常生活所傳承的技藝與上天所賦予的敏銳,造就了傳統工藝的技能高超與審美觀。透過照片記實與文物對照,提供觀賞者對南島民族工藝技術的超高成就。史前館與文化園區更希望透過這個特展,讓臺灣原住民的文化可以傳播到世界各地,讓世界各地喜好研究南島文化的人,瞭解南島的原鄉在臺灣。
對南島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千萬別錯過,歡迎大家一同來感受南島族群文化的多元和創意。除了以上的展覽活動外,文化園區還有泰雅族的紋面、太魯閣族敲木琴、卑南族的鞦韆、布農族打陀螺、賽夏族搖臀鈴等更深一層了解原住民文化的體驗活動,帶領民眾體驗多樣性的文化風情。
活動1:「文化資產保存觀光」主題研討會暨開幕活動
時間:2009年5月17日(日)、18日(一)
地點:行政院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南部辦公室(台南市中正路1-1號)
活動2:文化資產尋寶活動
時間:2009年5月16日-6月30日
詳情請見http://www.cca.gov.tw/webArticle.do?method=findById&id=100
時間:2009-05-16-2009-07-19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A2
攝影術自十九世紀發明至今,雖只有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但卻是廿世紀人文與科技結合的代表性產物。而〝攝影藝術〞作為視覺藝術中的一類項,它所具備的工具性寫實能力,有其不同於繪畫的特殊性。如果說,文學通過「文字」與「情感」來表達;音樂藉由「音符」、「旋律」詮釋;戲劇經由「舞台」、「道具」、「演員」來演繹。無疑地,攝影則是藉由「鏡頭」與「快門」來顯影,它是一種透過攝影機觀景窗聯結眼睛所見及心靈所繫,並在決定性的瞬間光學成像的藝術表現形式,它反映人與現實社會的聯繫,但又可超越時空,在視覺藝術中,有其一定的定位。
「紀錄攝影」以呈現"真實"為主,透過攝影的影像力量一點一滴汲取生命的脈動,並藉由鏡頭的捕捉,瞬間凝結的影像,傳達出時代的語彙、思想、人文價值、及社會氛圍,呈顯出社會演變的軌跡,並以時間為座標作記錄,使人們自影像中探尋歲月的肌理及生命的脈動。
本館為完備台灣美術各媒材類別發展脈絡,特邀政治大學游本寬教授以豐富的館藏攝影作品進行分析研究。「台灣美術系列—紀錄攝影中的文化觀」是游教授以館藏的攝影作品作系統性的梳理及研究,並以研究成果為基礎,割捨較純粹藝術表達的「美術攝影」,精選出152件「紀錄攝影」作品為展述的主軸,將本展作品分三大系列呈現:一、有文化感、不尋常的對象;二、對象所處環境的差異;三、對象使用者的信念或美學等,作為展覽內容的影像安排架構,企圖將不同攝影家間的 共通性,經由並置比較的形式,自然營構出某種「時間性」及「歷史感」的想像,使觀者透過「人與相機」建構的影像紀錄間的原始差異,具體而微地重拾過往的生命情懷,再現當時的時代氛圍及歷史風華。
由現今的藝術氛圍來看,台灣各式的「鏡像」藝術表現在近年中日漸蓬勃,雖有其關鍵地位,惟 針對攝影藝術的分析研究,亦需同步加強。本館期望以館藏品規劃台灣美術系列展覽之際,以「紀錄攝影的文化觀」為主題,舉辦本次展覽、專書的出版與相關教育推廣活動,期能對台灣攝影藝術中的發展軌跡回顧溯源,探看台灣紀錄攝影藝術的發展現況,作一拋磚引玉的媒介,將攝影家透過鏡頭紀錄的生命及文化基調,匯聚 成一股涓涓細流,使攝影藝術的發展日趨蓬勃
以上內容來自 <http://www.ntmofa.gov.tw/b/b01_1.php?id=2385&types=2&m1=0&m2=1&m3=0&types=2>
台灣原住民圖書資訊中心 五月電影欣賞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五月每週六日10:00~11:30
對許多小孩來說,一天中最難熬的時刻,是老師在課堂上檢查家庭作業的那一剎那。雷吒就因為連續兩天把家庭作業寫在不合學校規定的筆記簿上,當場受到老師的警告,如果再犯就要嚴懲.然而當雷吒的同學阿瑪放學回到家中時,卻發現書包裡多了雷吒的作業簿。
但問題是雷吒住在另一個山頭的村落裡,他怎樣才能將作業簿交回雷吒的手中呢?阿瑪除了不知道同學的地址外,所面對的「挑戰」包括了媽媽要他照顧弟弟、爺爺叫他去買香菸…終於阿默想出了「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電影就在第二天,老師檢查簿子,說聲很好之後結束了
真愛一世情
每週六日14:10~16:30
二十世紀初,有一退伍將領帶著一家老小與印地安人,一同在在鄉野定居,父親(安東尼霍普金斯)與三個兒子過著平靜的生活。二子崔斯汀(布萊德彼特)最得父親 寵愛,自小由印第安人頭目一刀教導,身手不凡,機智過人。三子山莫到城裡探望母親時,邂逅蘇姍娜(茱莉亞歐蒙)迅速訂了婚﹒他偕未婚妻回家,原想就此安定 下來。
不料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山莫想效法父親報效國 家,長子艾佛瑞亦有意參戰,父親大怒,蘇珊不知所措,懇請崔斯汀保護山莫,對蘇珊動情的崔斯汀答應了她。縱使崔斯汀全力保護山莫,他仍不幸戰死沙場,崔斯汀深深自責退役後仍不願回家,而到海上自我放逐;艾佛瑞回家後向蘇珊表白,但不為蘇珊所接受;浪子崔斯汀回返,立刻接獲芳心,受挫的艾佛瑞,決定離家到都市發展,最後當上國會議員;崔斯汀無法安定下來。離開了愛人與家人身邊﹒苦守家中的蘇珊,最後還是嫁給了事業成功的艾佛瑞;飄泊多年的崔斯汀回家後,娶了印第安女孩小伊莎貝拉,過著快樂的生活。
牲口價格大跌,崔斯汀以運販私酒維生,觸怒同樣販賣私酒的官員(艾佛瑞手下)雙方爆發衝突,崔斯汀之妻因而喪命;艾佛瑞深咸內疚,後悔不已的蘇珊舉槍自盡,一切的恩怨到此為止,崔斯汀拜託哥哥照顧兩個孩子,繼續飄泊,遠離過去的是是非非。
<http://epaper.ntu.edu.tw/view.php?listid=134&id=780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