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調查,
是人類學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
也是每一位人類學系畢業的同學們最特別也最難忘的回憶。
考古田野實習、文化田野實習
今年寒假,
我們來到了花蓮大坑遺址以及花蓮可樂部落從事田野調查,
體驗當一位考古學家,發掘埋藏在地底下的故事;
到原住民部落在地生活觀察、記錄不同的文化模式以及社會變遷。
在研究他人的過程中,學習如何更加認識了解自己。
談文化田野
◎吳昭潔
從小就很喜歡原住民的文化,也很嚮往至部落的生活,因此,從大一開始就十
分期待著大三的田野。然而,在大三上上的課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卻開始遲疑,我
們要怎麼樣才能完整呈現當地人的觀點呢?而我的的角色又要怎麼定位呢?這些疑
問不斷的盤旋在我的腦海,一度讓我害怕田野的日子。
我們這次的田野地在花蓮秀林鄉富世村,同時倚靠太魯閣美景,又同時受壓於
亞洲水泥工廠,而居民的生計也多來與此,一如橫跨過山壁的水泥管,矛盾而衝突
。我們這組想瞭解的是傳統的巫醫在現代社會的扮演角色,短短地十天,在和大家
討論的過程歸納出他們是遇到那些事情,去問巫醫,發現自己可能觸犯了哪些ga
ya等等,看來只是一個殺豬的動作,背後卻富含整個社會的運作機制。
雖然十天的定位很模糊,我們做不到長期田野跟當地人培養的長久默契,反而
有時必須是以比較訪談對答的方式進行,但是在當地每個人都以真心款待,隨即放
下手邊工作來跟你交談,拿出手工剝好久的樹豆給你,那一顆顆真心,是我在田野
中的最大收穫。即使我的題目還沒有做完,即使我還不確定自己的定位,即使在看
到他們的情況我常為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氣餒,但是還是想要竭盡所能的為他們作
點什麼,為了那片真誠,然後很慶幸可以在這十天內,找到了自己。
我的考古田野
◎陳信如
先從那深深的挫敗感談起吧。人類系的考古田野都是在寒假出隊去實習的,而
今年因為農曆春節的關係,田野實習天數比往年少了一些,但該做的工作也沒因此
變少,我們也還是要把文化層清除完畢,說具體一點,我們要在八天內從地面垂直
下挖至少150公分,而 且是2X2的坑,喔對了,還要填坑。
正式開始工作第一天的目標是要把80公分的擾亂層清除,不熟悉工具和泥土的
我們,總會在把坑底的土鏟鬆之後,又把它踩實,是的,在這樣事倍功半的狀況下
,我們第一天的工作目標沒有達成。而第二天的目標是整理文化層,並且最起碼要
進入到第三層(也就是文化層的第二層),但一天結束後,我們還是依然落後,只能
羨慕別坑不斷有新的發現以及正確的進度;晚上,我們帶著無比疼痛的無名指、站
不直的腰,和挫敗感一起睡去。
學習就是這麼一回事吧!從來沒有人說這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們總會把它
想的沒那麼困難。而我想,這也就是我在這次田野中學到的可貴經驗。無論是考古
田野、文化田野,還是人生,總該有遇到坎坷的時候,而也會有一種坎坷無法逃避
,無法讓你慢慢來(都說了八天內要發掘完,不然就是某種程度上的破壞遺址),
只能去面對,想辦法解決。於是我們這坑的午休時間都比別人少半小時,傍晚也比
別人晚結束工作,再加上同學的幫助,在工期的後幾天,我們的進度雖然還是有稍
慢一點,但總算在可接受的範圍,而我們這一坑也總算是在八天內老老實實的把該
做的進度也結束了,可喜可賀。
最後,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和千年(?)遺物面對面的感覺。雖然大部分時間
都是死命地刨土,有時候是掙扎著要不要把面前那個白蟻窩搗爛;但是當我真的接
觸到那些遺物的時候─它們曾經也像你的N牌球鞋一樣被珍惜著使用過呢─油然而
生的是一種非常微妙的感覺,我想應該可以稱之為感動吧!因為,這些物品真實地
記錄了這塊土地的故事、這些人的故事;而人類的故事,不就是我們自己的故事嗎
?如果你對我的小心得有些感覺的話,我希望你可以來人類系走走,來分享一些感
動!
考古田野照片請看:http://0rz.tw/DjZL2
文化田野照片請看:http://0rz.tw/ivRc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