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絲路4千年 「樓蘭美女」來台

2009/10/11  吳垠慧◎中國時報

名聞國際的「樓蘭美女」要來台灣了!廿八年前在新疆樓蘭古城出土的女性木乃伊「樓蘭美女」,年代距今四千年。由於新疆天乾物燥,這具被風乾的屍骨至今保存完整,十分珍稀。國立歷史博物館與中時媒體集團經過九年積極爭取,終於向維吾爾博物館請到這位大漠美女,在史博館現身。

     「絲路傳奇:新疆文物大展」十二月六日起在史博館開幕,將展出一五○件在新疆絲路地區出土的古文物,展品中被列為一級古文物的就達卅八件。來台的展品分別珍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博物館和考古所內,如今,台灣觀眾不需千里迢迢跑到新疆大漠,也能在台灣見到這些千年以上、極具異國丰采的古文物。其中,尤以「樓蘭美女」和「小河寶寶」兩件東方木乃伊最引人矚目。

     新疆文物展 大漠風情現身史博館

     絲路是連結亞洲和地中海地區的東西貿易通道,全長一萬多公里,自先秦以來就是多種部族、東西文化薈萃之地。漢唐時期,各族盤據西北,日益強大。漢武帝時,特使張騫往通西域,名將衛青、霍去病遠征西域,開出一條通往西方的路。透過這條路,中國的絲與瓷器可以運到歐洲,也使得歐洲文明陸續傳入中國,這條路被稱為絲路。而經由絲路的東西方貿易更在唐代達到頂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正好位於絲路的要衝,沿著孔雀河流域附近,就有樓蘭、小河、營盤等聚落形成。由於這裡的氣候乾燥,環境特殊,考古出土了許許多多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千年古物,包括先秦金器、漢晉織品、魏晉壁畫、唐代絹畫等,出土的絲路文物前後時空橫跨三千多年,訴說了古西域文明,以及之後荒寒的滄桑歷史。

     在來台展出的展品中,最轟動的莫過於「樓蘭美女」。這尊一九八○年代出土的東方木乃伊,出土時全身被粗毛布包裹著,頭上戴著插有翎羽的毛帽,腳上穿著底部經過多次補綴的皮鞋。由於大漠極度乾燥,因此「美女」全身的皮膚被風乾,呈棕紅色、光滑乾硬的狀態。

     西域古文化 風乾千年仍見舊輝煌

     考古學界對這位女性的背景所知甚少,目前經由碳十四和DNA的鑑定,確認她是百分百的西方白種女性,年齡在四十至四十五歲之間,身高約一五二公分(生前高約一五五公分),血型O型。由於風乾之故,目前體重只剩十公斤左右。時藝多媒體董事長李梅齡說:「她是被繁複的『太陽墓葬』方式埋葬,身分可能是貴族女子。」考古專家以電腦重建這位女性的外觀,發現她五官相當清秀,鼻樑尖高,眼睛深凹,長長的睫毛,下巴尖俏,栗色的直髮披肩,是位美貌女子。

     令人驚奇的是,距今四千年,她的體毛、指甲、皮膚、眼睫毛仍清晰可見,也因而獲得「樓蘭美女」的封號。「樓蘭美女」於二○○二年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和大阪歷史博物館展出時,皆造成轟動。不過,由於溼度控制不良,身上竟然出現霉斑!這讓維吾爾博物館相當緊張,決定將「美女」列為第一優先的管制品。因此,除了二○○六年曾應中國官方要求到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外,就不給予國際展出的機會。史博館館長黃永川表示,屆時樓蘭美女將放置在強化玻璃棺內,將空氣抽出、注入碳氣,控制溫溼,另外還置放乾燥劑。

From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content/newscontent-artnews/0,3457,112008102400030+110513+20081024+news,00.html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舊香蘭遺址 模具說文明

2008/10/24
中國時報  黃力勉

台東的舊香蘭文化遺址歷經兩次考古之後,發現許多與台灣其他史前文化迥異的文明,包括可大量生產金屬用品的石製模具、獸骨製魚叉、雕工精細的獸骨裸女雕刻以及玻璃製品,由於考古現場都有製作的痕跡,研判文明發展成熟,影響原住民文化相當深。

                                        From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Print/0,4634,110503x112008101100147,00.html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員李坤修,投入台灣史前文明考古將近卅年,不過在挖掘舊香蘭遺址,卻有許多相當令人驚訝的發現,尤其象徵現代文明的金屬製品,所使用的石頭模具,更讓他訝異。

     李坤修表示,台灣考古從未發現石製的金屬模具,這模具做工精細,有澆注口,還有兩面面模具合起來的標示刻記,模具有經過高溫燒紅的痕跡,顯見當時的金屬製作技術成熟。

     由於金屬出現屬舊香蘭文化後期,距離現在約一千兩百年前,陸續挖掘出的玻璃、黃金及青銅,材料要經攝氏八百度至一千兩百度才能熔解,是擁有高溫技術製作的成品。

     由於這石製模具屬於富含雲母的頁岩,與台東沿海的頁岩成分迥異,研判有可能模具從外國傳入,在以當地金屬加熱技術,製成許多製品,其中一項模具製成的金屬鈴鐺,卻在貿易頻繁的台北十三行遺址被發現,更能證明當時貿易盛行,與國外交流頻繁。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