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05 中國時報 【林瑋嬪】

     去看《阿凡達》之前,我收到一個學生傳來簡訊。他說:「老師,如果我們有機會
可以去潘朵拉星球做田野,應該很不錯!」看完電影後,我回他:「傑克不就已經在那裡
做田野了?」他恍然大悟說:「噢,對啊!」


     人類學可以提供我們另一個視野來賞析《阿凡達》這部電影,同樣《阿凡達》也可
以幫助我們瞭解人類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影片中傑克的工作非常類似人類學者從事的田野


     「田野調查」是人類學者用來瞭解異文化的研究方法,它透過與當地人生活在一起
來瞭解他們的文化。與納美人一同生活的傑克不但體現了這樣的研究方式,他與酋長第一
次接觸的對話即精確地表達人類學的概念。當酋長問他:「你來做什麼?」時,傑克回答
:「我來向你們學習」。換言之,傑克與納美人相處的出發點不是從教導對方英文、給他
們醫藥治病著手,而是如同人類學者一樣,從謙虛地學習他們的文化開始。


     那麼,要怎麼學習與瞭解納美人的文化呢?正如人類學家瞭解異文化一樣,傑克花
心思在語言學習上。他用心揣摩「I see you」的意義,記住每一個地方人物的特徵。他
也從生活中學習納美人日常生活的知識,他與女主角一起在叢林山谷奔跑,學習騎馬、打
獵、以及如何從高處一躍而下而不受損傷的方式。透過這個過程,他逐漸仰賴他的身體(
Avatar),而不是純粹由智識來瞭解他所在的世界。從而逐漸領悟到在納美的世界中,人
與植物、動物之間相互尊重並緊密的連結。並進入最後一個階段:尋找自己的「靈鳥」。


     尋找靈鳥是傑克的「成年禮」。靈鳥憩息在遙遠山谷,人必須攀越高山峻嶺才能到
訪。這整個過程正是驗收傑克種種學習成果的機會。傑克尋找靈鳥的過程也告訴我們在納
美世界中,主人與靈鳥的關係亦非建立在單向的「馴服」概念,而是在兩者建立盟約後的
心靈相通。只有在通過重重考驗、學習到納美人的知識、以及具有在當地生活的能力後,
傑克才能真正成為納美人的一份子。這時他為當地人所信任與接納,並在當地社會具有發
言權。


     而傑克定期地將他學習到的納美知識透過影像紀錄下來,如此也與人類學者必須每
天晚上趁記憶鮮明時撰寫田野筆記,記述當日的所見所聞類似。這些材料後來便成為人類
學專書-民族誌-的資料來源。如電影中出現的《納美人》一書(The Navi),人類學中
相當有名的一本民族誌就叫做「努爾人」(The Nuer)。


     然而我們或許會問,這樣的知識有什麼用?我們看到平時傑克(或人類學家)是兩
個不同文化間非常重要的溝通者。在重要的時刻,他們可以與當地人一起努力,幫助他們
反抗不平等的待遇。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甚至看到傑克如何阻擋一個生態的浩劫。


     我們可以說傑克是銀幕上的人類學家。因為他如同人類學者一樣,嘗試從當地人的
角度告訴我們異文化的可貴。透過他的親身經驗與傳遞,我們得以認識自己的盲點,反思
人類毫無節制之科學文明帶來的禍害。(作者為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聲鼎狒   台大人類營

邏輯推理的記憶拼圖   深入其境的文化探險

想體會人類學系充滿神秘驚奇的學習旅程嗎?

快來參加「人聲鼎狒」台大人類營!

人類營海報

活動時間:2009年7月6日(一)

活動地點: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系館(台大校門口旁洞洞館)、大稻埕碼頭周邊

活動費用:新台幣500元整(含午餐、保險、活動服等)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六月底截止

聯絡人:陳苡寧 0911033923

報名表下載請點以下網址:

http://homepage.ntu.edu.tw/~b95105032/document.doc

報名方式:

請將報名費500元匯款至郵局帳號00012360560283,匯款後將以上報名表格填妥,

回傳至電子信箱b95105032@ntu.edu.tw,收到回信確認後即完成報名手續。

若無收到回信確認請聯絡 陳苡寧 0911033923

活動前一週內(報名截止之後)因故取消報名者,恕無法退費。

 

歡迎大家踴躍報名!!!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巴冷傳說紛紜 魯凱會議解謎

 

 2008/11/25

◎陳威任  台北報導

 

  很多人都聽過魯凱族巴冷公主的傳說故事,不過關於巴冷公主的傳說,因為年代久遠加上文字闕如,在考證上產生了極大的困難,屏東縣霧台鄉公所將於12月5日舉辦「巴冷公主vs.黎慕阿莎-2008魯凱族文化會議」,藉由公開及彼此對話的形式,探討魯凱族巴冷公主及黎慕阿莎的起源、發展與流變。

魯凱族歷史最悠久、也最淒美動人的巴冷公主傳說,開始傳頌自西魯凱所分佈的屏東縣霧台鄉。這個美麗的古老神話,多年來一直是魯凱族人共同的資產和美夢、共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經驗。

魯凱族巴冷公主嫁給蛇郎君的故事,相傳是發生在現在霧台鄉大武部落的大鬼湖,住著一個百步蛇王子阿達魯歐,美麗的巴冷公主在一次採草藥中,遇到了阿達魯歐進而熱戀。

但巴冷的父親不願女兒嫁給蛇,要求蛇王子用七彩琉璃當聘禮,蛇王子歷經3年取得七彩琉璃,並順利的迎娶了巴冷公主。

在盛大的婚禮中,送親的族人把他們送到大鬼湖畔,目送巴冷公主走入湖神的懷抱,直到她的百合花冠沒入湖中。至今魯凱族人視大鬼湖為聖地,族人不得在湖的四週捕殺獵物,也不可大聲喧嘩,對大鬼湖永遠保持敬畏之心。

這個傳說的版本近年來引起部落、家族間的紛爭,由於各家族部落之間傳說神話的相互採借和影響,導致出現了各式各樣歧異多元的版本,「黎慕阿莎」版本的出現,正是這一波論戰的高峰。

大武部落的拉古都米亞家族對外宣稱,鬼湖之戀故事源自家族祖先「黎慕阿莎」,部落並沒有聽過「巴冷公主」的說法,魯凱族也沒有「公主」的稱謂。傳誦一時的「蛇郎君」主角只是一個不被祝福的外族男人,因為當時魯凱族社會無法接受嫁給外族通婚,這樣會讓父母蒙羞,這是過去家族的醜事,黎慕阿莎最後下場是選擇和外族男人殉情大鬼湖,並非是淒美的神話傳說。

大武部落族人去年更在原住民立委廖國棟陪同下,北上召開記者會對外表示,希望政府支持調查「黎慕阿莎」的史蹟,還原史實,讓部落可返回舊部落保存文化資料。但由於傳說的年代久遠加上文字闕如,又因各種傳說的穿鑿附會和加油添醋,在考證上產生極大的困難。

霧台鄉公所將於12月5日舉辦2008魯凱族文化會議,希望透過活動藉由公開及彼此對話的形式,邀約族中耆老、知識份子及原住民文化喜好者,共同探討魯凱族巴冷公主及黎慕阿莎的起源、發展與流變,一起見證在地文化的豐富及多樣性,報名方式請寄報名表至sasala@mail.tajen.edu.tw

                                                                                                                                                                                                    資料來源:http://go2.tw/o8r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政大大學線上/記者陳曉玫、許瀞予報導】

 

台灣大學人類系學生扮成納美人。期望透過《阿凡達》電影連結,讓高中生了解人類學研究內容。攝影/陳曉玫
台灣大學和成功大學十三、十四日相繼舉辦系所博覽會,台大學生巧扮阿凡達,成大則首次以單車為主題,南北二校學生無不拿出看家本領,費盡巧思吸引人潮,要讓參與的高中生更了解學系內容和特色。

 

今年台大杜鵑花節社團博覽會及學系博覽會在十三日、十四日於台大體育館展出,雖然活動首日飄著毛毛細雨,還是不減學生熱情,二天累積下來的參展人數約有一萬人。

 

搭上電影《阿凡達》賣座熱潮,台大人類系學生將全身塗滿藍色顏料,裝扮成電影中的納美人,吸引全場目光。人類系學生賴奕諭表示,片中主角「傑克」在潘朵拉星球學習過納美人的生活,試著融入他們的生活圈,便像是在從事人類學研究,希望透過這個連結讓高中生更加了解人類學研究的內容。

 

原本死板的展場空間經過戲劇系學生的設計,搖身一變成為黑白相間的房間,學生更戴上面具佯裝成人偶模型一動也不動地坐在現場,不僅和背景融為一體,還散發出神秘的氣息。現場戲劇系學生更免費提供化妝服務。不管是刀傷、擦傷還是燒傷,都能逼真地呈現在皮膚上。

 

動物科學系販售純手工製作的香草鮮奶酪,連鮮奶都是從系上自己養的牛生產的新鮮牛乳。醫學系則模仿世界名畫《最後的晚餐》將系所看板佈置成大體解剖台,不但耶穌和十二使徒搖身一變穿上了白袍,連桌上的餅和酒也換成了腸子和大體。

 

不同於台北的陰雨,在台灣的另一端,成大不畏將近卅度高溫的豔陽,十三日也舉辦「單成旅行─成功大學院系博覽會」,全校四十個科系同場較勁。

 

單車是成大人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今年的博覽會就以「單車之路,成功之夢」為構想,現場提供廿輛腳踏車供民眾登記使用,希望帶給高中生一趟不一樣的成大之旅。

 

成大各科系也想出各種花招吸引高中生。都市計劃系學生拿出吉他即興演出,把系上特色融入歌詞;光電工程系學生則教導高中生如何操作電路板。

 

成大台灣文學系學生林思廷表示,「很多人都會以為台文系是不是要講台語」,透過這樣的活動才能向高中生近距離介紹系上課程內容。

 

各校院系博覽會不僅讓高中生有認識各科系特色的機會,也讓大學生展現無限創意。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高原上的色彩--專訪陳品姮學姊

◎李問  謝以萱

       Laja離玻利維亞的首都La Paz有半小時的車程。這裡的高原上,點綴了一個個艾瑪拉族(Aymara)印地安人居住的小鎮。近幾年來,當地的婦女喜歡穿色彩鮮豔的膨膨裙、還會戴上黑色的圓頂帽子。這種有五百年歷史膨膨裙,其實本來是西班牙人強迫印地
安人穿的服飾,現在卻成為當地婦女展現認同的象徵。大家稱這些婦女為「Cholita」。

      人類所碩士班畢業的陳品姮學姊過去幾年來,已經去了玻利維亞三次。在這幾趟旅程中,陳品姮朝夕相處的夥伴,正是Laja地區各個小鎮中的婦女編織團體。他先是在2004年申請到了國科會經費去了兩個月,2005年又去了半年。去年他則是參加了客委會的紀錄片拍攝培訓計畫,在紐約受訓後,又回到高原上。

     對南美洲的嚮往

    「我高中的時候其實就非常喜歡南美洲。後來來人類所,上童元昭老師的『南美洲民族誌』,才想到說真的可以去。」於是,陳品姮在碩二的時候開始學習西班牙文,並且在台北跟一個阿根廷修女練習會話。在得知Laja有一名德國修女在協助當地婦女團體後,陳品姮便跟他聯絡,最後確定住在Laja市中心的教堂,並且開始田野工作。

      儘管陳品姮本身不是天主教徒,Laja天主堂的修女卻還是很溫暖地招待他住下來。「每個修女認識的人都不一樣。他們會帶我到不同的小鎮上,介紹當地的婦女給我認識。」他便這樣子認識了Laja各地婦女的編織團體、舞蹈團體,也漸漸關注到了Cholita傳統服裝的再現。

     鮮豔的色彩,多變的形象

    「Cholita的認同是很有彈性的。有時候人們看到婦女穿著膨膨裙就會跟我說『喔那就是Cholita』。可是像去年選Cholita小姐(當地的選美比賽),最後選上的被取消資格,說他平常沒有那樣穿。」陳品姮說,Cholita這個詞過去帶有貶意,指住在都市中沒受過教育、骯髒的印地安女性。直至今天,Cholita在玻利維亞的不同族群、階級之間,都代表不同的意義,整個形象是背後有複雜的歷史過程。比方說,住在大都市La Paz盆地的有錢人(多為白人),可能就會對Cholita有負面的觀感。可是後來鄉下的印地安婦女,卻也開始用Cholita來當作自我認同,甚至會整個小鎮的婦女在節慶時穿上同樣顏色的裙子,藉此凝聚地方意識。

      雖然在出發之前有練西班牙語,可是到了Laja卻還是遇到了語言上的隔閡。「其實我本來要做信仰上的改宗。可是要那種題目要很深入的訪談,還要談到他們很內心的想法,我不一定有辦法問,他們也不一定很會講。」於是,陳品姮換了個方向:影像人類學。他用視覺上的觀察來彌補在語言上的障礙,拍攝紀錄片捕捉Cholita豐富的色彩與形象。

    影像作為一種敘述  婦女當主角

    「我覺得用影像來紀錄,讓他們自己表現,會比我自己說來得好。」他還提到,人身處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之中,對環境中的小地方會特別地敏感,會注意到一些本地人習以為常的事物、每一餐的馬鈴薯旁邊都會出現新的驚奇。訪談上的限制讓陳品姮更注重文獻的閱讀(La Paz城裡的大學有豐富的資料),以及與當地婦女一起實際工作的經驗。

      做田野的過程中,也會有疲憊的時候。陳品姮笑說,有時候他會坐車到La Paz,乘那個機會用用網路看看寶貴的中文資料、或是一個人坐在咖啡廳裡吃蛋糕。「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好難再知道更多,可是出去實際做一些事情,就一定有累積。」他認為出田野的時候,就要面對自己的弱點,跳脫自己的小困難。人在外面,一定會有情緒上的難處,但如果一直膽怯、不跟人說話,就會完全沒有收穫。就算是遭搶,電腦、護照都不見了,都還是得想辦法撐下去。

      現在,陳品姮一面在系上擔任助理,一面做新的研究:在排灣族的部落做田野工作.他目前可能會繼續朝影像人類學、紀錄片拍攝方面努力。在玻利維亞的時候,他其實也有接觸當地的原住民媒體工作室。其中很多都是馬克思主義的團體,想要運用影片幫
 沒有聲音的族群發聲。儘管他們的作法有許多困境,可是陳品姮認為學術界也同樣有很多侷限。他說,如果以後還有機會回到高原上拍攝,跟這些工作室有良好的對話與反省,會是最重要的事情。

     過去在高原上拍攝紀錄片的工作室,往往以社會運動的的角度來關注印地安民族的生活處境。可是在這樣的框架之下,也容易忽略到印地安人內部的矛盾。陳品姮認為,當地印地安男人對女人的剝削,長期以來沒有人注意;而過去研究團體、社運團體也缺
 乏性別的觀點,去思考婦女本身的感受。他想要做的正是透過影片的紀錄,讓這些婦女當主角,發掘他們自己的歷史、訴說他們的心路歷程,表現出Cholita的生活。

       感謝陳品姮學姊的分享:)
       這是她在玻利維亞其間的部落格,裡面有許多影像紀錄:

       http://altiplanomio.blogspot.com/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動公告


** 98學年度 人類系 聖火湯 **


  人類系是個快樂的大家庭~歲末吃火鍋圍爐!一起吃湯圓過冬!

人類系給你滿滿的溫暖~台北寒冷的冬天還有人類陪你!

活動時間: 12/18 1800開始

活動地點: 人類系館313教室

活動對象: 人類學系全體人員

主辦單位:人類學系系學會活動部

報名方式:12/1~12/8人類系館一樓入口處



*梅迪奇效應-人類學的跨界應用 系列講座**

 

時間:12/11() 中午12:20~13:20

講者:企業教育訓練公司客服主任  沈怡璇

       演講內容:「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大學的第一堂課教授如是說。「那我到底來到大學幹嘛?」更慘的是,「我讀冷門到爆的人類學系!」或多或少我們都想過以上那件事,但以上擔憂的因果關係根本不存在?!

 

 


活動回顧
**人類系影展照片**


馬拉卡照酒


划大船

 

 

**系卡名次公告**

 

第一名:陳偉龍

第二名:歐陽尹婷

第三名:潘育文

人氣王加冕:李問

人氣王:鐘秀鎔  葉松瓚

 

**體育部公告**

 

台大盃男排11月傳捷報!

11/12 真正好人vs台大植昆(植微昆蟲聯隊)      好人勝     

11/15 真正好人vs物職風華(物治職治聯隊)          好人勝

獲得二連勝佳績!!

12/10星期四對工科海洋, 請大家踴躍到場為男排加油打氣!

 


福利部公告


**人文大樓**

 

9/15號後未有文院新動向,當日調節情況,因人文大樓建案預算限制5.4億,照目前空間需求量,光建立外型虛耗掉6億預算(按坪數計算),因此調節提出三項方案:

1.降低公設比 

2.刪減國際會議廳、大小教室、交誼廳等設施 

3.部分系所不遷入

以上節自校園空間工作坊,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上P2個版得知最新消息。版名:Stargazer

由以上方案可以得知,目前在預算限制之下,人文大樓興建完畢後,整體的使用空間仍很有可能不足。而在刪減學生空間和公共設施之後,人文大樓對於大學部學生是否沒有實質意義?此點需要學生們多加注意,並參與人文大樓決策過程。校空小組目前正在製作各院系所的教授訪談稿,討論校園整體空間規畫議題。

另一部分,採集教授們對於人文大樓的看法。由於在校園規劃會議上,學生們的發言多不被認同,藉由教授們的支持可以使學生參予會議時能有更大的發言空間。

 

 

**水源校區**


目前水源生治會規劃的最佳腳踏車路線,從水源宿舍至台大校內的腳踏車行車動線:南華高中巷子 等紅綠燈 汀洲路三段284 羅斯福路三段 等紅綠燈 台大正門口

詳細的文字說明以及水源宿舍腳踏車斜坡設置地點請點入http://tinyurl.com/yeqct3n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化」產權化:人類學面臨的困境

講者:林開世 博士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

時間:2009年3月6日(五)下午2:00-4:00

地點:人類學系館206室

 

"Utux" revised in Pan-Atayal Cultures


 講者:羅永清 先生
(荷蘭萊登大學環境科學中心環境發展所人類學域博士候選人)

 日期:2009年 3月11日(星期三)
 時間:12:00∼13:30 p.m.
 地點:民族所新館 三樓 2319會議室
 報名截止:3月10日
 報名請洽:林音秀 小姐  2652-3484,E-mail:world66@gate.sinica.edu.tw

 

 

反省與轉化─「全球漢生病聚落跨國申遺、落實安養權利」國際工作坊

International Workshop & Symposium Regarding Hansen's Disease/Leprosy

地點:台北市華山創意園區   藝文中心會議室(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地圖

時間:2009年3月6日 (五) 9:00~17:00

   2009年3月7日 (六) 9:00~17:00 

主辦:IDEA Taiwan & IDEA international(國際愛地芽協會)、樂生保留自救會、樂生活文化聚落

協辦: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崔媽媽基金會

 

漢生病是近十年受到全球關切的議題,類似樂生的漢生病友居住空間遭受威脅予拆除的案例在世界各地發生,各地病友與工作者也紛紛採取抗爭行動,爭取漢生病友的安養權益與漢生聚落的保存,並積極尋求彼此合作的機會。 

反省與轉化─「全球漢生病聚落跨國申請世界遺產暨安養權利保障」國際工作坊,邀集各國的工作者進行人權、醫療、與家屬關係等項目的經驗交流。 其中有來自美國夏威夷漢生國家歷史公園前館長、挪威柏根市漢生博物館館長,以及菲律賓、馬來西亞、日本、韓國、關島等國漢生園區保存與經營的團體,並且探討「共同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可能性。  

曾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COMOS 副祕書長的西村幸夫教授亦將出席本會議,以「世界遺產跨國申請的新趨勢」專題演講,並給予跨國申遺的技術指導。   

 

 

絲路傳奇-新疆文物大展    

 

時間:2009/01/01~    2009/03/15

地點:國立歷史博物館 一樓展覽室

 本展經過九年籌備,在時藝多媒體的合作下,終得以在今年12月6日正式展出。本館根據展品的文化屬性進行介紹,計分「羅衫錦履柳風新—絲路之美」、「胡旋漫舞凝絲竹—絲路跡痕」、「昇天后的瑰麗奇景—絲路之奇」、「異族多元文化的匯融—絲路古國」、「漫漫旅程上的庇祐-絲路之神的奧秘」等5個單元,展出考古出土文物計150件。展品中最重要的,首推「樓蘭美女」木乃伊與唐代吐魯番出土文物,其間穿插各類品物,並借景還原千年時空,以期美景重現。 

資料來源http://www.nmh.gov.tw/zh-tw/Exhibition/Content.aspx?Para=1|21|459&unkey=21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南島語族展示廳重新開放

臺灣南島語族」展示更新將積極的呈現「臺灣南島人從哪裡來?又往哪裡去?」、「臺灣南島語族文化多樣性的社會意涵」、「當代的社會文化遺產及其創新」等主 題,藉以促進社會大眾對臺灣南島語族與文化多樣性的理解。並以新的視野,更新與擴充現有之展示方向與內容,運用新的展示與教育媒介,讓國人對「臺灣原住民 文化」的動態發展與「南島語族文化與大洋洲」之間的關聯性,獲得更為深入、更正確的認識。

資料來源http://www.nmns.edu.tw/nmns/04exhibit/permanent/austronesian/index.htm

 

祖靈的居所-台灣排灣族古陶壺特展

時間:98年01月21日起

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第二特展室

 

 

 

在部落具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古陶壺,與祖先的來源、頭目的特權與通婚、貴族階級的承襲與延續等息息相關,進而產生許多相關的信仰與禁忌,形成特殊的古陶壺文 化。本次特展從排灣族人簡單的文化介紹開始,藉由精彩的傳說故事與搭配細膩的繪圖說明,深入理解古陶壺起源與排灣族祖先誕生的關係,以及古陶壺精緻圖紋之 美感與意義,乃至於其他相關圖紋之器物、家屋中古陶壺擺放位置與其歷史文化發展脈絡與相關意涵。

 

神仙里長伯──台灣土地公特展

地點: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 第三特展室

展期自1月16日至5月31日

特展內容主要由兩方面構成,一是土地公廟攝影:展出攝影家郭隆仁先生的作品;二是土地公神像:將展出各種不同材質做成的土地公造像。郭隆仁先生以攝影紀錄台灣多種土地公廟,作品表現了土地公廟與台灣鄉村地景之間的和諧與深遂;本展亦向館外收藏家借展神像,並邀請多位藝術家創作相關展品。

資料來源http://www.nmns.edu.tw/nmns/04exhibit/98/98-1-god/

 

 

台灣原住民圖書資訊中心 扣人心弦之三月電影院

OHAEVA 哥哥

3月份每週六日上午10:20-12:00

小剛與惠雅在茶山長大,因為父親酗酒與家暴,讓母親受不了離家出走。兩兄妹生活拮据卻又遇上父親酒醉摔落山 谷身亡,學校的東東老師對他們伸出援手。但因為父親過世,讓惠雅被強制送往寄家庭,小剛不金兩兇妹分開,於是決定一起去找媽媽。好不容易找到媽媽,媽媽卻 己有新家庭而不願相認,小剛與惠雅在大雨中尋母不成回到山上,後因感冒併發肺炎過世,惠雅也因此被送給美國夫婦領養。長大後的惠雅,回到臺灣找親生母親, 尋找過程中,與哥哥的過往歷歷在目,惠雅明白童年中所有美好的記憶都是他的哥哥,哥哥不只是哥哥,也是媽媽,記憶中媽媽的雙手,全由哥哥代勞...... 這趟回鄉尋根之旅,讓她學會原諒與感恩。

 烏干達天空下

3月份每週六日下午2:00-4:30

在這片熾熱的土地上與月光照耀的閃亮夜晚,三個來自北烏干達保護營區的孩子,在這個最盛大的音樂舞蹈祭典中,熱舞歌唱,只為了替自己的部落爭得第一,獲取最高的榮譽。他們快樂的歌舞不只是為了榮譽,還表現出人性純真善良的一面。
故事的三位主角多明尼克、蘿絲與南西,來自非洲北烏干達的阿秋利部落,他們的部落在內戰摧殘,分崩離析,逃出家園與戰火後,長期住在帕東哥 (Patongo)保護營內。今年營區的小學獲得了一個參與『全國傳統歌舞大賽』的機會,他們的才華、投入和熱情讓他們史無前例地獲邀參加在首都坎帕拉舉 行的全國音樂比賽。多明尼克、蘿絲與南西是否能打敗群雄獲得勝利?

 資料來源: http://www.tiprc.org.tw/movies/movie_09Mar.html

 

 

靈性工程 台灣宗教醫療田野巡禮

主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協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民國98年適逢國家科學委員會成立50週年。值此之際,國科會特於今年舉辦「50科學之旅」(http://www.nsc.gov.tw/50th/portal.asp)科普活動。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結合張珣、余安邦、丁仁傑三位研究者的多年研究心得,在醫療人類學、本土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三個領域的關懷之下,開設了與台灣民間信仰、宗教療癒相關的四個梯次的參訪。

敬邀各大學院校任教與各大醫院工作的與醫療相關的人員(社會工作者、心理師、宗教師等等),以及有興趣之民眾、學生,來共同觀察民間不同宗教單位的儀式療法,四梯次如下 :

 

第一梯次   (2009/3/21週六)

名稱:台灣新興宗教田野巡禮(1) -中和市新惠慈惠堂參訪

解說教授:余安邦

集合時間:2009年03月21日上午9:00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民眾收費金額:100元/人(收費支用項目含便當茶水費、保險費、講義費)

網頁:http://www.nsc.gov.tw/50th/blogscp2.asp?mp=140&level=77

 

第二梯次(共兩天一夜)   (2009/3/28週六-3/29週日)

名稱:台灣新興宗教田野巡禮(2)-花蓮慈惠堂總堂參訪

解說教授:余安邦

集合時間:2009年03月28日上午9:00於台北火車站

民眾收費金額:1000元/人(收費支用項目含:台北-花蓮自強號來回票、花蓮當地遊覽車費用、保險費、講義費)

⊙3/28當晚住宿於花蓮慈惠堂總堂香客大樓

網頁:http://www.nsc.gov.tw/50th/blogscp2.asp?mp=160&level=79

 

第三梯次   (2009/4/10週五)

名稱:民俗醫療訪查-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

解說教授:張珣

集合時間:2009年04月10日上午9:30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民眾收費金額: 100元/人(收費支用項目含便當茶水費、保險費、講義費)

網頁:http://www.nsc.gov.tw/50th/blogscp2.asp?mp=161&level=80

 

第四梯次  (2009/4/12週日)

名稱:民間信仰的新興型態與身體療效-淡水無極天元宮參訪活動

解說教授:丁仁傑

集合時間:2009年04月12日上午9:30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民眾收費金額: 100元/人(收費支用項目含便當茶水費、保險費、講義費、交通費)

網頁:http://www.nsc.gov.tw/50th/blogscp2.asp?mp=162&level=81

 請有興趣之民眾踴躍報名參加,詳情請進入各梯次網址參考。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大學於三月十三日、十四日舉辦杜鵑花節活動,邀集各界蒞臨參訪,除了錦簇的
杜鵑花,學系博覽會及學生社團博覽會提供社會各界認識科系的機會。


    人類系學生今年結合當前最夯的電影「阿凡達」,讓人類學更親近生活。人類系副教
授林瑋嬪表示:人類學可以提供我們另一個視野來賞析《阿凡達》這部電影,同樣《阿凡
達》也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人類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影片中傑克的工作非常類似人類學者從
事的田野調查。



    為了配合《阿凡達》主題,特別將攤位佈置成神祕潘朵拉,還有機會見到活生生的納
美人,穿梭在藤蔓之中!


    人類學系還首次增加了認識人類學闖關遊戲,除了要和《阿凡達》中的納美人學習講
外語,還可以親自接觸到人骨,學習如何從各種痕跡特徵得到有利的重要訊息,又能拼湊
陶器碎片重建出過去的文化面貌。藉由親身體驗和嘗試,從遊戲中了解人類學四大分支-
文化人類學、考古學、體質人類學、語言學-和我們生活是多麼息息相關。



    攤位上另外設置介紹區,除了系上學生的口頭介紹,也陳列了人類學相關入門媒介。
許多大眾耳熟能詳的書籍影片,都隱含著人類學的想法,只要換個角度,一定能看到不一
樣的世界。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會長的話

◎陳信如

 

  成為97學年度人類學系系學會長也有一陣子了,看到當初計畫的許多事情,無論是否順利,
也一件一件的被推動了。當初慌亂,惶恐的心情也穩定不少;這都得先向學會的同伴們說聲感謝
。與其說接下會長這棒子,是為了領導、組織學會的事務推動;我倒覺得我是來陪著各位學會成
員一同努力的。再說,學會的各位幹部、成員們都非常能幹 ;讓我這個陪著大家的人能夠有很多
時間可以作一些夢。

 

         說是發夢,其實就是我對學會的想像,想像它能不能在97學年度系學會各位的努力之下完成
更多事情。當然,大部分傳統是必須要被延續的,像是系烤、系卡等等;而本學年度在總召的奔
波之下,也極有可能重新將人類之夜帶回系上。除此之外,我也想利用學會組織的力量推廣人類
學(本學期將舉辦一些對系外的影展、演講,以及關於下學期的杜鵑花節、人類周活動準備如何
較往年更有效率等等)。

 

      還有對系內同學的幫助效益如何提升到更高。例如,是否要增加學期活動評鑑?班級代表與
學會的關係該如何?說了那麼多夢話,我想,要成真,最實際的方法便是一件一件的去完成,再
來討論吧;也希望不論這屆系學會做的好不好,最起碼可以把經驗留下,給後人好好參考。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噢,大家快進來看吧!!

排班表 

場地

內攤:新體一樓入口右手邊走道會遇到的第二個攤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腦多媒體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道右一

 

中文系          外文系         歷史系

圖資系          人類系         哲學系

 

走道右二

 

        日文系          戲劇系         法律系        

社會系          經濟系         政治系

                                                    

走道左二

 

社工系          工管系         會計系

資管系          國企系         財經系

 

走道左一

外攤:農業陳列館前147

 

內攤的工作

介紹人類學系的內容,回答大家的問題,基本上都會有大三、大四的學長姐在場,所以有不知道的可以問,會一直講個不停!

 

看板介紹

看板上會有簡短的人類學介紹,大概說明後也可加入自己的看法。為了讓大家輕鬆的了解人類學,我們準備了許多例子說明人類學研究的方向和領域,大家不需要通通都記得,在說明的時候只需要找自己最熟悉的例子即可。我們將其分成五個領域:

一、    文化衝擊

中東婦女的面紗

當兩個文化接觸時,可能融合彼此影響,也有可能因為不同而產生衝擊。伊斯蘭教世界的婦女平時出門必定蒙上面紗,除了眼睛以外的部位是不能露出來的。因此,近幾年有許多人對於面紗提出很嚴重的抗議,讓為這樣是貶低女性的地位與基本人權。然而,面紗對伊斯蘭教世界的婦女是有很大的意義的!對她們來說,蒙上了那一層面紗也等於向全部的人宣告:Please treat me with respect!!! 請尊重我!當我們在對其他文化的某項特色提出質疑或反對時,不應只用自身的角度,當地人賦予此物或此項習俗的意義更應該被考慮在內。

薩摩亞社會的第三性

薩摩亞社會對於性別的分類與一般認為的分類不同。在西方世界或是我們的社會中,男女各有屬於自己的特性與義務,一旦不在此框架內的人有可能被視為異類。然而,薩摩亞社會中除了男性與女性外,有著第三種性別法法菲尼Fa'afafinesFa'afafines有著男性的生理結構,而外在裝扮與行為偏向女性。Fa'afafines突破了一般認為的性別角色分類法則,也打破慣性的性別分工及性慾取向的選擇。Fa'afafines從事女性的家務工作,但由於他們擁有較為強壯高大的體格,也從事男性的工作。薩摩亞社會中,Fa'afafines很受歡迎,他們認為Fa'afafines不僅兼具了男女的特色,也皆可從事兩邊的工作。一個家庭中若出現Fa'afafines,是很值得開心與榮耀的!

二、                身體人類學

傳統中國的冷熱觀念

對於「冷」與「熱」的詮釋,也依文化而有所不同。例如:西方世界,食物的冷熱根據溫度,煮熱的食物就是熱的;生的食物ex:沙拉屬於冷的食物,不強調食物冷熱的分類。然而,中國的中醫裡頭食物的冷熱卻跟溫度無關,且很重視食物的冷熱。中醫認為寒涼性食物吃後對生理機能具有鎮靜及清涼消炎的作用,適合熱性體質者吃。例如:生病的時候中醫會建議別吃白蘿蔔、西瓜、薏仁這類「冷」的食物;喉嚨痛時會被認為「火氣大」,此時盡量別吃「熱」的食物,例如:龍眼、人參這類較「熱」的食物。對於食物甚至是身體冷熱的界定,根據不同的文化,會有不同的分界與定義。

東方人對痠痛的想像

每天生活中,不論是大動作還是小動作,一旦持續一段時間,不免覺得好「痠」啊!站久了,腳很痠;仰著脖子一會兒,也會感覺痠;手提重物一整天,痠痛的感覺更是令人受不了。有一項日本身體人類學的研究,關於每個文化中,人對身體感官的詮釋,例如:對將肩膀「痠」的這種感覺稱作「肩凝」。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有這種「痠」的感覺。在西方世界中,對於身體不舒服的感覺通常都是「痛」,他們不認為有「痠」這種感覺存在,手提重物、走一整天或是仰著脖子,會覺得「痛」而不是「痠」。即便是我們覺得很正常、很普遍的感覺,也並非每個文化皆共有的。

三、文化衝突

盧安達飯店與猶太屠殺

為什麼國與國之間會有戰爭?宗教之間是如何發生對立?為什麼會存在著種族的矛盾?    假如以身高、體重做為區分「我們」與「他們」的分界是可笑的,同樣的,為什麼以宗教、語言、膚色、出生地做為區隔會是必然的?是什麼樣的東西在區分「我們」與「他們」?是什麼原因造成群體的衝突?到底是什麼樣的意識在作祟?群體的認同又是怎麼被建構出來的?這背後的原因錯綜複雜,可能是處於不同的社經地位,可能是沒有共同的歷史背景,可能是種族不同,可能是使用不同的文字語言,可能是信仰不同的宗教,也可能是文化、權力、土地、資源,更可能是群體認同、是國族情緒...是早期殖民的影響(例如非洲二次戰後獨立,以殖民地為國界的劃分),是政治力的干涉(例如圖西族和胡圖族即是因為圖西族有較高的社經地位而造成兩者之間的衝突)

四、象徵

星巴克

星巴克用公平交易來建立品牌形象,使顧客認為自己在喝咖啡的同時,也能幫助他人,此外,教育消費者何謂好的咖啡,在消費者心中形成優質咖啡的形象,整個咖啡店的設計也讓人覺得喝咖啡是優雅的活動,使星巴克咖啡代表中產階級的形象。

迪士尼動畫片與身體意象

從迪士尼的公主系列可以看出,美國人印象中的女性意象,纖細的身軀才是美的典範;而壞人角色如賈方、烏蘇拉,在身體上一個是極瘦,另一個是極胖,反映社會對於身體的視覺意象。

五、全球化

麥當勞

麥當勞身為一跨國企業,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經營策略,在東亞地區,會推出米漢堡系列;在印度則把牛肉換成雞肉,還貼心的推出素食套餐;在日本推出刈包漢堡。此外,在不同地區的麥當勞也會有當地的建築風格。

 

接著有考古學的基本介紹和模擬探坑的模型,只要照版面講解就好了!

同樣將研究重心放在探索過去,討論在時間軸上的人類發展過程,考古學家與史學家最大的差異點在於,史學主要將知識建立在文字記載的史籍書本上,考古學家們結構過往圖像的材料則注重在經過人類使用的各種物質,包括器物、建築物,或是食用動植物剩下的殘餘垃圾等,企圖了解的對象通常是沒有被文字記錄下來的史前人類生活群體。試從今日的角度來思考,倘若千萬年後地球上的生物面對著廢棄的鋼筋水泥房屋、破碎的塑膠容器、殘缺的電腦主機殼等等東西,他們將如何建構出使用這些東西的人們的生活形貌?這正是考古學所面對的問題,在學者們解答的過程中,不僅僅要上山下海、不斷發掘更多、更完整的人類遺留物,更要在腦海中構築精準的邏輯概念,整理詮釋所發現的物質,類比現生族群的活動來推想過去,並將自己的新發現與前人的研究相互整合補充,抽絲剝繭,分析各種狀況的可能性,最後推論出一個最具說服力的結果。我們今日熟悉的十三行文化、大坌坑文化便是積累著多年來學者以田野發掘和研究方法理論互為經緯,編織出來最有機會接近於史前台灣的人類生活樣貌。

 

最後是博物館學的介紹

人類有兩種似乎是普遍而永恆的天性或是本能,就是蒐藏物品的渴望,以及向別人展示的企圖。幾乎每一個人都會蒐集一些東西,或者,至少會有一些是特別喜好並希望得到別人讚賞的物品。而這樣一個收藏與向他人展示的行為,就成為了博物館的起源。

    17世紀的「好奇心陳列室」收藏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奇珍異寶,這類的收藏方式轉變為今日的博物館。

    博物館的基礎建立在藏品的收藏與保存上,透過研究人員對於藏品的研究與詮釋,重新建立起一個結合空間與物件的展示脈絡,達到教育及娛樂大眾的目的。博物館的分類視其收藏品的種類可區分為好幾種,例如:自然科學博物館、美術館、歷史博物館、考古學博物館等等。透過考古發掘出來的文化遺物或是各文化的民族學藏品,研究人員必須在娛樂與教育之間取得平衡,將文化的脈絡展示在大眾面前。

藏品 + 維護 + 應用 = 博物館的價值

    博物館的價值不在於藏品的多寡以及珍稀程度,而在於如何應用藏品,讓其發揮最大的教育效益。

 

 

Q&A

Q1:人類學系和其他系的不同?

人類學系和歷史系的不同:

歷史學主要以文字資料、歷史文獻研究人類活動;人類學則不以歷史文獻,而是自身的觀察研究人類的過去與現在。

人類學系和哲學系的不同:

哲學系研究何謂知識、真假的問題,以及生死、為何會有人類等強調理性思辨的問題;而人類學研究個體也研究整體,強調的「參與觀察」

人類學系和心理系的不同:

心理學之主要目的在於以理論整合研究社會現象及人類的心理歷程,設法改善人類生活;人類學之主要行為在於詮釋文化現象,增進世界對不同文化的理解,減少衝突與誤解。

人類學系和社會系的不同:

社會學研究的是工業革命後的社會,尤其重視資本主義的結構,整個出發點與人類學不同,相對來說人類學的研究較為廣泛。

Q2:文田與考田是甚麼

文化田野以及考古田野是人類系和其他科系比較起來,非常非常特殊的一門課。簡單來說田野課類似於所謂的實習課;文化田野實習的內容就是讓同學們前往田野地進行自己的研究、考古田野就是到考古遺址實際的參與發掘和撰寫發掘報告書;這樣的課程目的就在於讓同學對於無論是文化人類學或者考古學的知識獲得、建構能有更深一層的了解體會。

Q3:人類系是在挖恐龍嗎?

不是!恐龍以及史前動植物的發掘研究是屬於古生物學的範疇,和考古學的焦點不一樣,考古學關心的還是有關於人類的知識。除此之外,考古學和古器物學也有很大很大的差異,古器物的研究主要是著重於器物本身的相關資料,而考古學則是利用發掘出來的古器物以及其脈絡來建構當時人類生活的樣貌;而若在遺址之中發現了古代的生物遺留,也可利用該些資料來建構這些生物和當時人類有什麼關係,進而更了解當時的生活情形。

 

 

 

外攤的工作

 

幫忙叫賣,賣的東西有小米和芋頭的吉拿普,和小米酒調酒。

外攤分成三個班:8:00~11:00  11:00~14:00  14:00~17:00

 

早班工作內容:

1 準備攤位這部分請讓我現場指示)

2 備料切一保鮮盒的檸檬片、調製拿鐵;確認原料備足)

3 煮吉拿普25小米+25芋頭=50

 

中班工作內容cinavu

1 接班時請注意商品數、原料數;拿鐵少於1/3壺就要調新的、檸檬片也是1/3之下就要補;吉拿普少於63+3就要補;或聽外攤組長指示。

2視情況是否增設流動攤位人

 

晚班工作內容

1 視情況是否設流動攤位人

2 吉拿普第一天限量50+50個,第二天賣完為止

3 飲料部分則是看狀況要不要補

4 清潔收攤,而後可離開或去內攤幫忙

 

 

吉拿普的煮法:

用卡式瓦斯爐和大鍋子水煮;先在系館裝熱水裝鍋子的6~8分滿,煮水,水滾之後丟入吉拿普,滾了之後關火悶30分鐘即可芋頭口味的悶燒時間可減少)。

 

飲料的Recipe:

小米拿鐵:

a料:牛奶+咖啡3:2倒滿茶壺

製作過程:雪克杯裝滿冰塊,一瓶蓋的娃斯可拉小米酒,果糖繞一小圈,到入a(約到雪克杯的八分),搖製倒入杯中即可。

小米通寧:

將杯子裝滿冰塊,到入一瓶蓋的小米酒,到入通寧水,攪拌後加一片檸檬片即可。

小米沙瓦:

將杯子裝滿冰塊,倒入一瓶蓋的小米酒,加上5瓶蓋的梅子醋,一圈果糖,攪拌後加入蘇打水即可。

 

有任何問題請問陳信如!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人類傳奇 月刊  Dec  12月號  目錄

 

 ◎台大人類學系系學會 

 

點選文章標題即可閱讀

  

A  新聞摘選


大師辭世 結構主義大師 李維史陀百歲辭世

星研究:漢族基因南北有別 東西無差

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海上絲路特展開幕

考古中國─史前部落殉葬成風 遺骸直立長跪謝罪?

為培育人才成立研發中心 南藝大博館所擴大服務

濫用傳媒權力 削減文化能量



 B版  特別報導 


C版  系學會


活動公告:聖火湯

活動公告:梅迪奇效應-人類學的跨界應用 系列講座

活動回顧:人類系影展照片

活動回顧:系卡名次公告

福利部公告

體育部公告


D版  學術與藝文活動

 

十二月學術與藝文活動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謝謝各位參與人類週系列活動

以下此表是人類週5/11-15的排班表

大二的部分 因為我們的疏忽 並未登記到

歡迎各位隨時到攤位上幫忙

即使是沒有排班的同學

只要有空都來攤位吧

攤位的人越多越好喔喔喔!:D

人類週排班表.JPG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陽光透過洞洞

    依著早晚時辰的不同

        在室內鑄造出圓形、眼形的光塊

別有洞天─洞洞館,再見 !                              

 ◎ 范姜曉涵

 

     走進台大正門口,在椰林大道左側,走入三合院布局的洞洞館區。三幢洞
 洞館的中央,修剪成圓形片狀的蓊鬱青樹迎面而來,兩旁大樹下的木桌與門前
 層層的階梯是代代學生聚集之處,走入洞洞館門內,踏過樸黃厚實的地磚,並
 沿著樓梯拾級而上,教室與研究室如同圍樓般環繞著中間的樓梯。推開每間房
 間的木門,陽光透過洞洞,依著早晚時辰的不同,在室內鑄造出圓形、眼形的
 光塊。蔓藤沿著洞洞之間綠色的透明玻璃攀附而上,從室內往外望去,牆面如
 同漁網般網住室外的車水馬龍,行人與汽車依序從這個洞口前進到下一個洞口
 ,而樹影在圓洞間輕輕搖晃,形成內外隔而不離的景致。


     融合傳統中國建築元素的洞洞館,民國五十一年農業陳列館首先落成後,
 兩旁原為農業推廣大樓的哲學系館與人類系館則分別在民國五十二年與民國五
 十九年落成。洞洞館的原本規劃為四合院的形式,但第四棟自然歷史博物館始
 終沒有興建。整體規劃與最早的農業陳列館,是由設計法國羅浮宮廣場金字塔
 的建築師貝聿銘的副手張肇康所設計,至於哲學與人類兩棟系館則為後人仿作。

 

      雖然乘載了四十年的歷史軌跡,然而洞洞館本身陳舊的設備與有限的空間
已不敷使用。例如就人類學系系館本身來說,約三千多件的民族學標本與不斷
增加考古文物,系館的存放空間已顯不足,且也沒有空間擴增更完善的研究設
備。除了空間問題以外,洞洞館本身的設計也不是很符合教學、研究等使用的
需求:包括廁所使用的不便,館內空氣不流通,洞洞牆雖浪漫但造成光線不足
與視野無法向外擴展,以及建築防震、火災逃生等等現實上的問題。

 


    此外,由於台灣長久以來重理輕文的趨勢,使文學院總體的使用空間匱乏
、分散,因此在華碩電腦董事施崇棠的贊助下,校方決定在洞洞館的基地上興
建人文大樓。然而洞洞館畢竟為具有歷史與時代意義的建築,而且目前洞洞館
位置正對台大校門口,並緊鄰新生南路,關係著台大的入口意象,因此決定保
留其中較具意義、也最悠久的農業陳列館,拆除不合使用的人類、哲學兩館,
並期望將人文大樓做出與農業陳列館彼此互動、調合的設計。由於文學院為台
大的首院,不宜將人文學院遷往偏遠的校地,所以人文大樓希望能容納四散的
文學院學系,但這就造成空間不足,而建築量體太過擁擠的問題,因此原訂於

民國九十八年興建完成的人文大樓,至今仍在考量設計方案,並於五月在哲學
會議室舉行公開說明會。

 


    即將揮別不僅收藏文化標本,也收藏著歷屆校友記憶的洞洞館,也許除了
不捨之外,在珍惜與光影交錯的洞洞相處的日子之時,也期待、關心著即將在
人文大樓展開,屬於台大文學院的新的一頁。

 

 


More about 洞洞館│http://0rz.tw/yb7O7

展望未來人文大樓 │http://0rz.tw/BCOUW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術

 

『探討澳洲原住民藝術的六個面向--身分定位、正統性與「藝術」層面』

Six phases of Aboriginal Art - identity, authenticity and Art’ ” Seminar

主辦:澳大利亞商工辦事處‧台北當代藝術館

時間:200955 18:30-20:00 PM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台北市長安西路39)

主講:瓊 .孟丹先生 (Djon Mundine) 澳洲資深原住民當代藝術策展人

  ﹝主講人以英語進行‧提供現場翻譯﹞

 

(此為免費講座,有意參加者請於 51日〈星期五〉中午12:00PM 前,

以傳真(02-2559-3874)Email回覆。

聯絡人:台北當代藝術館 官妍廷

Tel: 02-25523721 ext. 122

Email:kuanyenting@mocataipei.org.tw

 

以上內容來自 <http://homepage.ntu.edu.tw/~anthro/news.htm>

 

 What is Religion? From Private Belief to Public Practice (英文演講)

時間:514 (週四), 12:0014:00

地點:中研院 人文館南棟社會所802會議室

講者:Professor Richard Madsen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http://0rz.tw/7SYWn

 

 

近代中國民族史研究中的史料考據與闡釋

時間:20090511 ()上午1000

地點:綜合院館270103教室

演講者:張廣達  教授

              (中研院院士、大陸旅法歷史學者)

 

以上內容來自 <http://www.ethnos.nccu.edu.tw/data/980428speech.htm>

 

 

 

兩岸少數民族文化與創意研討會

時間:2009521日上午900-下午500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行政大樓七樓第二、第五會議室

(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跨文化研究中心

報名:於98420-515日期間,上政治大學聯合報名系統報名

http://0rz.tw/1WH8a

聯絡人:張文思 02-2939309150551 傳真:02-29397587

電子郵件:ethnos@nccu.edu.tw 網址:http://www.ethnos.nccu.edu.tw

 研討會議程

時間

議程

時間

第一會場

行政大樓7樓第五會議室

第二會場

行政大樓7樓第二會議室

0900-0930

報到及領取資料

 

 

 

0930-1000

開幕式以及合影

 

 

 

1000

1135

主持人

1000-1005

傅琪貽

趙竹成

 

發表人

1005-1025

(昂.德威宏韜)高澤強 〈黎族傳統文化與春天的相會-試論黎族傳統文化的歷史貢獻與新的發展機遇〉

王嵩山 〈博物館、展演與族群經濟: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產業初探〉

 

發表人

1025-1045

瓦歷斯 拉拜 〈阿里山鄒族哈莫瓦那創意部落的永續性〉

張駿逸 〈少數民族文化商品化展示的探討-以政大民族博物館「八十二週年校慶特展」為例〉

 

發表人

1045-1105

楊少波 〈弘揚侗族合諧文化構建合諧型新農村〉

Kuli kilang劉少君 〈旅遊商品的文化價值〉

 

評論人

1105-1125

童春發

 

提問/回應

1125-1135

 

 

1135-1300

午餐

 

 

 

1300

1435

主持人

1300-1305

林修澈

詹素娟

 

發表人

1305-1325

李國龍 〈從芷江侗民對媽祖的信崇看媽祖文化對侗族文化的融合〉

石佳能 〈侗族聖地-三省坡侗族原生態文化的保護與開發〉

 

發表人

1325-1345

傅琪貽 〈台灣原住民「祖靈」觀的變遷與課題〉

林良斌 〈以薩文化為核心,以「聖山」三省坡為中心,打造侗族文化聖地〉

 

發表人

1345-1405

秦林榮 〈三省坡侗族「六月六」歌會的調查與思考〉

陳琳琳 〈建築與生活-芋頭侗寨文化探討〉

 

評論人

1405-1425

陳文玲

張駿逸

 

提問/回應

1425-1435

 

 

1435-1500

休息/茶敘

 

 

 

1500

1635

主持人

1500-1505

林佳瑩

請移駕第一會場

 

發表人

1505-1525

王雅萍 〈原住民陶瓷藝品的創意行銷:苗栗力馬生活工房的案例〉

 

 

發表人

1525-1545

謝亞傑 〈回歸原點-台灣原住民口述文化匯入彩墨藝術之創新表現〉

 

 

發表人

1545-1605

鍾涵瀞 〈唐卡藝術向當代藝術過渡可能性探討〉

 

 

評論人

1605-1625

瓦歷斯 拉拜

 

 

提問/回應

1625-1635

 

 

1635-1700

閉幕式

 

 

 

 

 

以上內容來自 <file:///C:\Users\wendy\Desktop\980521研討會宣傳.doc>

 

 

 

From Traditional Housewives to Determining Working Women: Life Course Transformation of Vietnamese Immigrant Spouses in Taiwan

主講:王宏仁 老師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時間:200958日(五)下午200-400

地點:人類學系館206

 

以上內容來自 <http://homepage.ntu.edu.tw/~anthro/news.htm>

 

 

 

 藝術

 

石在有意思---臺灣史前石器故事特展

展期:2008/11/12 ~ 2009/06/30

地點:第一特展室

 石頭是環境中隨手可得的天然物質,當人們以手工將石頭製作成石刀,是從猿轉變到人的關鍵,並代表人類進入第一個文明時期──石器時代。

本展覽根據對遺址、遺物的和前人的研究,重溯沒有文字的史前人類生活,呈現臺灣的史前遺址出土的石器文物、生業型態、製造技術及物質文化流通與交換的脈絡,增深臺灣文化資產的積累。

以上內容來自 <http://www.sshm.tpc.gov.tw/common/html/sshm/show/show01.jsp?cid=91&type=1>

 

跨越與連接--台灣與南島文化攝影展

時間:98425日~623

地點: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八角樓特展館

<http://www.tacp.gov.tw/home02.aspx?ID=$1004&IDK=2&EXEC=D&DATA=520>

 

  由文建會與教育部指導,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的「跨越與連結臺灣與南島文化-國際攝影巡迴展覽」將自425日起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八角樓特展館(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展期至98623日止,特展主題以南島共通的語言-MATA(眼)、LIMA(手)、MANA(神靈)來做三大展示主題的啟發,希望透過這個特展,讓臺灣原住民的文化可以傳播到世界各地,讓世界各地喜好研究南島文化的人,瞭解南島的原鄉在臺灣。

  史前館冀希在此次巡展中,提供一個原住民文化交流的場所,並且對文/紋面在傳統與現代社會的意義,進行多方的討論,特於42526日兩日下午2點至5點,邀請相關文史、教育工作者進行原住民傳統圖騰的意義呈現與文化生命的延續討論。

  本展覽的攝影作品來自於Danee Hazama(丹尼)先生,他是知名的攝影家,曾為世界地理雜誌及許多博物館(特別是大溪地博物館)策劃拍攝專題影展節目,內容包含了南太平洋區域的南島民族文化到史前歷史遺址。藉由他獨特的拍攝技巧,溝通起臺灣與南島世界的關聯,尋找相似性,也表現其差別的獨特性。而展覽中的24件文物,均為岩佐嘉親(Mr.Iwasa Yoshichika)先生收藏,並於2008年全數捐贈給史前館。岩佐嘉親先生是知名的南太平洋地區民族學與考古學的蒐藏家,經過50次以上太平洋地區的現場調查,並且在各地蒐集了豐富的民族學與考古學的相關資料。

  近年來,南太平洋文化透過語言學與考古學的研究,提出了臺灣原住民與南島民族血緣上的相似性。而臺灣-南島民族的原鄉,也成為學者對於南島民族來自何處的一個新的證據。臺灣的原住民族群分佈遼闊,各族群間的容貌與玻里尼西亞區的原住民,有著神似的輪廓。Danee先生對臺灣原住民的觸發就在於此,在遍訪臺灣各部落中,他以第三人的角色去看,因此展示主軸,企圖以南島共通的語言-MATA(眼)、LIMA(手)、MANA(神靈)來做三大展示主題的啟發。

  MATA的原義是眼睛,它延伸的意思是「中心點」。MATA是南太平洋地區最為共通的詞彙。太平洋沿岸,例如臺灣、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峇里島和玻里尼西亞的原住民,有關MATA的發音都很相似。根據澳洲大學Peter Bellwood博士的說法,南島語族人民經由7個階段的擴展,從臺灣移居到太平洋地區。因此可見臺灣位居南島原鄉的重要意義。透過Danee的視界所觀,探索與深入瞭解臺灣原住民與玻里尼西亞族群之間的關聯性。

  在南島語族的語言中,LIMARIMA代表「手」,它也意味「5」。這個詞彙在多數南島語族語言中仍維持使用。Danee Hazama先生在田野研究中發現這個詞彙很適合來說明臺灣原住民族的日常生活,例如通過純熟的手藝來創造藝術、製作工藝、工作於田間、跳舞、烹調與狩獵等。

  MANA是非人的力量,存在於人類、動物和無生物當中,其於各種不同脈絡下,會有不同的意涵。在許多海洋民族中,MANA是個共同的概念,包括美拉尼西亞人、玻里尼西亞人和密克羅尼西亞人。MANA是來自於超自然起源的精神力量─存在於宇宙間之非人神聖力量。亦可被認為是靈魂的來源、心智力量或本能。

  本次的展覽將帶領大家以眼所見我們看到了南島居民原真善良的面容,以及大自然所賦予這塊土地的純淨與豐美的食物,在樂天知命與敬天畏地的洗禮中,南島居民日常生活所傳承的技藝與上天所賦予的敏銳,造就了傳統工藝的技能高超與審美觀。透過照片記實與文物對照,提供觀賞者對南島民族工藝技術的超高成就。史前館與文化園區更希望透過這個特展,讓臺灣原住民的文化可以傳播到世界各地,讓世界各地喜好研究南島文化的人,瞭解南島的原鄉在臺灣。

  對南島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千萬別錯過,歡迎大家一同來感受南島族群文化的多元和創意。除了以上的展覽活動外,文化園區還有泰雅族的紋面、太魯閣族敲木琴、卑南族的鞦韆、布農族打陀螺、賽夏族搖臀鈴等更深一層了解原住民文化的體驗活動,帶領民眾體驗多樣性的文化風情

 

「文化資產保存與觀光」2009 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

活動1:「文化資產保存觀光」主題研討會暨開幕活動

時間:2009517()18()

地點:行政院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南部辦公室(台南市中正路1-1號)

活動2:文化資產尋寶活動

時間:2009516-630

詳情請見http://www.cca.gov.tw/webArticle.do?method=findById&id=100

 

 

 

 

「臺灣美術系列─紀錄攝影中的文化觀」

時間:2009-05-16-2009-07-19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A2

 

  攝影術自十九世紀發明至今,雖只有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但卻是廿世紀人文與科技結合的代表性產物。而〝攝影藝術〞作為視覺藝術中的一類項,它所具備的工具性寫實能力,有其不同於繪畫的特殊性。如果說,文學通過「文字」與「情感」來表達;音樂藉由「音符」、「旋律」詮釋;戲劇經由「舞台」、「道具」、「演員」來演繹。無疑地,攝影則是藉由「鏡頭」與「快門」來顯影,它是一種透過攝影機觀景窗聯結眼睛所見及心靈所繫,並在決定性的瞬間光學成像的藝術表現形式,它反映人與現實社會的聯繫,但又可超越時空,在視覺藝術中,有其一定的定位。

  「紀錄攝影」以呈現"真實"為主,透過攝影的影像力量一點一滴汲取生命的脈動,並藉由鏡頭的捕捉,瞬間凝結的影像,傳達出時代的語彙、思想、人文價值、及社會氛圍,呈顯出社會演變的軌跡,並以時間為座標作記錄,使人們自影像中探尋歲月的肌理及生命的脈動。

  本館為完備台灣美術各媒材類別發展脈絡,特邀政治大學游本寬教授以豐富的館藏攝影作品進行分析研究。「台灣美術系列—紀錄攝影中的文化觀」是游教授以館藏的攝影作品作系統性的梳理及研究,並以研究成果為基礎,割捨較純粹藝術表達的「美術攝影」,精選出152件「紀錄攝影」作品為展述的主軸,將本展作品分三大系列呈現:一、有文化感、不尋常的對象;二、對象所處環境的差異;三、對象使用者的信念或美學等,作為展覽內容的影像安排架構,企圖將不同攝影家間的 共通性,經由並置比較的形式,自然營構出某種「時間性」及「歷史感」的想像,使觀者透過「人與相機」建構的影像紀錄間的原始差異,具體而微地重拾過往的生命情懷,再現當時的時代氛圍及歷史風華。

由現今的藝術氛圍來看,台灣各式的「鏡像」藝術表現在近年中日漸蓬勃,雖有其關鍵地位,惟 針對攝影藝術的分析研究,亦需同步加強。本館期望以館藏品規劃台灣美術系列展覽之際,以「紀錄攝影的文化觀」為主題,舉辦本次展覽、專書的出版與相關教育推廣活動,期能對台灣攝影藝術中的發展軌跡回顧溯源,探看台灣紀錄攝影藝術的發展現況,作一拋磚引玉的媒介,將攝影家透過鏡頭紀錄的生命及文化基調,匯聚 成一股涓涓細流,使攝影藝術的發展日趨蓬勃

 

以上內容來自 <http://www.ntmofa.gov.tw/b/b01_1.php?id=2385&types=2&m1=0&m2=1&m3=0&types=2>

 

 

 

 

 

 

 

 

 

 台灣原住民圖書資訊中心 五月電影欣賞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五月每週六日10:00~11:30

  對許多小孩來說,一天中最難熬的時刻,是老師在課堂上檢查家庭作業的那一剎那。雷吒就因為連續兩天把家庭作業寫在不合學校規定的筆記簿上,當場受到老師的警告,如果再犯就要嚴懲.然而當雷吒的同學阿瑪放學回到家中時,卻發現書包裡多了雷吒的作業簿。

  但問題是雷吒住在另一個山頭的村落裡,他怎樣才能將作業簿交回雷吒的手中呢?阿瑪除了不知道同學的地址外,所面對的「挑戰」包括了媽媽要他照顧弟弟、爺爺叫他去買香菸…終於阿默想出了「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法,電影就在第二天,老師檢查簿子,說聲很好之後結束了

 

真愛一世情

每週六日14:10~16:30

  二十世紀初,有一退伍將領帶著一家老小與印地安人,一同在在鄉野定居,父親(安東尼霍普金斯)與三個兒子過著平靜的生活。二子崔斯汀(布萊德彼特)最得父親 寵愛,自小由印第安人頭目一刀教導,身手不凡,機智過人。三子山莫到城裡探望母親時,邂逅蘇姍娜(茱莉亞歐蒙)迅速訂了婚﹒他偕未婚妻回家,原想就此安定 下來。

  不料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山莫想效法父親報效國 家,長子艾佛瑞亦有意參戰,父親大怒,蘇珊不知所措,懇請崔斯汀保護山莫,對蘇珊動情的崔斯汀答應了她。縱使崔斯汀全力保護山莫,他仍不幸戰死沙場,崔斯汀深深自責退役後仍不願回家,而到海上自我放逐;艾佛瑞回家後向蘇珊表白,但不為蘇珊所接受;浪子崔斯汀回返,立刻接獲芳心,受挫的艾佛瑞,決定離家到都市發展,最後當上國會議員;崔斯汀無法安定下來。離開了愛人與家人身邊﹒苦守家中的蘇珊,最後還是嫁給了事業成功的艾佛瑞;飄泊多年的崔斯汀回家後,娶了印第安女孩小伊莎貝拉,過著快樂的生活。

  牲口價格大跌,崔斯汀以運販私酒維生,觸怒同樣販賣私酒的官員(艾佛瑞手下)雙方爆發衝突,崔斯汀之妻因而喪命;艾佛瑞深咸內疚,後悔不已的蘇珊舉槍自盡,一切的恩怨到此為止,崔斯汀拜託哥哥照顧兩個孩子,繼續飄泊,遠離過去的是是非非。

 <http://epaper.ntu.edu.tw/view.php?listid=134&id=7804>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賤民女性 將出任國會下院議長
2009/5/31 郭傳信 @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31日專電)印度繼出現女性總理和女性總統之後,現在又創下獨立以來的首例,將由一位社會最底層賤民階級出身的女性梅拉.庫瑪(MeiraKumar)出任新國會下院議長。

  1945年出生的梅拉.庫瑪,同時也是日前才宣誓就職的國大黨執政聯盟新政府主管水力資源事務部長。在此之前,已婚並育有一子二女的庫瑪,也是上一任國大黨政府的社會正義事務(SocialJustice)部長。她同時也是國大黨資深領袖之一。

  印度下院議長通常是由席位最多的政黨推選出任。在5月中旬選出的下院543席中,國大黨領導的多黨執政聯盟擁有332席,因此一般預期在6月3日國會下院選舉議長時,庫瑪篤定當選。庫瑪出任下院議長後,必須辭去新任的水力資源事務部長職位。

  庫瑪出任印度第15屆國會下院(又稱人民院)議長,可視為是印度的另一個民主里程碑。據國會消息人士表示,由庫瑪出任下院議長的決定,是出自國大黨主席桑妮雅.甘地(SoniaGandhi)女士。桑妮雅強調,國大黨應落實保障女性立法地位的承諾。



     庫瑪出任下院議長的最大意義,不但在於庫瑪是首位女性議長,也是出身印度社會階級最底層的女性賤民。在此之前,1998年,當時的執政黨印度人民黨(現任最大反對黨)也曾經推選出身賤民階層的巴拉約吉(G.M.C.Balayogi)出任下院議長。



     庫瑪雖出身印度東部比哈省(Bihar)賤民階層,但她的父親巴布.賈戈吉萬.芮姆(BabuJagjivanRam)卻是印度獨立戰爭英雄,曾出任副總理、國防部長等重要職位,並且是印度著名的賤民領袖。

 

庫瑪大學法律系畢業,擁有英國文學碩士學位,1973年進入外交部工作,曾出使西班牙、英國等國家,1985年轉入政治,至今已獲選5任國會下院議員。2004年進入總理曼莫漢內閣至今。她的丈夫曼朱.庫瑪(ManjulKumar)目前是最高法院律師。



     國會人士表示,予人溫柔婉約形象的庫瑪,憑顯赫的外交和政治資歷,包括成功出任5屆下院議員,在中央直轄區德里、印度最貧窮的一省比哈省以及人口最多的北方省,都有豐富的從政經驗,對政治舞台的風暴並不陌生,相信在國大黨執政聯盟擁有多數席位的優勢下,她可以有效掌控國會下院的運作。



     印度現任女總統帕蒂芭.巴蒂爾(PratibhaPatil)在2007年獲國大黨推選出任印度首任女總統時,也是出自桑妮雅獨排眾議並全力護航的決定,認為當年已73歲的巴蒂爾出任總統,可以彰顯印度尊重女性地位的形象。



     桑妮雅的婆婆英蒂拉.甘地(IndiraGandhi),1966至1977年、1980至1984年兩度出任總理,也是印度史上首任女性總理。英迪拉.甘地於1984年遇刺身亡後,國大黨在大選中再次獲勝,她的長子同時也是桑妮雅的夫婿拉吉夫.甘地(RajivGandhi)出任總理。1991年,拉吉夫.甘地也遇害身亡,桑妮雅於1998年出任國大黨主席至今。

                                                                                                                                                                             資料來源:http://0rz.tw/7dkhZ

                                                                        



 

  

     

    

 

 

Anth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